廈門是鳥類越冬的好棲息地。最近,紫嘯鶇、鵲鴝、白頭鵯、烏灰鶇、北紅尾鴝等相約廈門市園林植物園,招來大批“長槍短炮”……鳥與人和諧共處的畫面吸引了大批愛鳥人士前來觀鳥和拍鳥。 記者 沈淑婷 林曉云 等了一個多小時拍到 “那一瞬間覺得太值得了” 記者前天下午看到,在萬石湖上,一只白鷺立于湖水之中,長時間一動不動,而在它對面,同樣淡定如老僧入定的就是鳥友許書國,他正等待著拍攝鳥兒起飛的瞬間。旁邊還有一圈游客,吃驚地拿著手機邊拍邊錯愕:“天啊,這只鳥凌波微步啊!”“它懸浮在湖面上啊?” 許書國今年78歲,退休前是廈門六中的英語教師。前幾天,許書國為植物園的幾只小鳥等待良久。許書國說:“當時它們正在湖面覓食,構圖看起來比較普通,等了一個多小時,有一只游弋到湖邊三角梅附近,三角梅的粉色倒影為畫面渲染出溫暖寧靜的氛圍,我拍下了那一刻,那一瞬間覺得等待太值得了。” 鵲鴝和白頭鵯高歌對唱、一束柔光打在“高傲仰頭”的白頭鵯身上……在許書國的鏡頭下,鳥兒總顯得那么靈動,富有個性。他拍攝了一組可愛的鳥兒并在微信朋友圈配文發布:以下人員飛行測試不達標,務必于明日到植物園“減肥康復中心”報到。鏡頭中9只憨態可掬的鳥兒無一例外圓滾滾的,十分可愛。風趣的圖文一經發布,就得到了眾鳥友點贊。 近來只要有空,許書國就會在午飯后輕裝上陣,到植物園觀鳥并拍攝。“鳥兒們剛飛臨枝頭時會四處觀察,此時不能著急。鳥兒初到水邊時也不是好時機,因為剛入水時也非常警覺,等到鳥兒開始洗澡、覓食時,警覺性慢慢降低,這時再開始拍攝,就容易拍到精彩的瞬間。”許書國分享起拍攝干貨來眼里充滿神采。 鳥友們都知道,植物園有兩處經典“鳥坑”,1號坑位于百花廳前,2號坑則在太平巖寺上。在1號坑附近,許書國剛剛拍到了一只紫嘯鶇,它就在水潭邊的陰影處自如地梳洗,被及時記錄了下來。1號坑邊有塊石頭,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小凳子,年輕鳥友拍攝時看到許書國來總會讓出位子。“不少鳥友都特別有愛,這個小凳子似乎成了我們老年鳥友專屬。”他說。 植物園生態環境良好 各類鳥兒生活得很自在 鳥類常年在園區和諧生活、覓食,并得到植物園工作人員的呵護,很多和人都很親近。植物園里高低錯落的山地形態、豐富的水源、平衡的生態,讓鳥兒們生活得很舒適。 “往年這個時候,過境冬候鳥就已在植物園開始它們的表演了,洗澡、覓食、嬉戲……好不自在!”鳥友廖學斌說,他退休后和老伴來廈居住,在女兒影響下,老兩口也愛上了觀鳥、拍鳥,一家三口一有空就往公園、山上鉆,就是為了覓得鳥蹤。 前幾天,一家人在植物園的花卉園附近拍到了烏灰鶇、北紅尾鴝。“北紅尾鴝比較常見,烏灰鶇近年來似乎少了一些,很驚喜在花卉園邊邂逅它。”廖學斌說。 如果說起一家人在植物園的“心頭好”,那必定是紫壽帶了。往年4月到5月,紫壽帶總會遷徙路過廈門,披著優雅神秘的紫色外衣,長長的尾巴、輕盈的身姿,超高顏值讓人移不開眼光。拍到紫壽帶后,一家人總會把鳥訊分享給鳥友,讓大家都享受邂逅壽帶的美好。“疫情前,我們已經記錄了它好幾年,紫壽帶往往一待就是一個星期,很給鳥友們面子。”廖學斌說。 除了“鳥友”,很多中小學生也把植物園作為自己學習、觀察鳥類的最佳場所。園方表示,植物園是人們在城市生活中貼近自然的所在,這里的花鳥魚蟲和人類都是平等的,彼此都有舒適自在的生活狀態,所有生物在這里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樂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