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餅成了公款消費的一種時令用品
來源:東南網 2011-08-26 編輯:黃水來
據知情人士估計,廈門月餅廠家每年中秋遇到的“過期餅券”比例,不會低于餅券總量的20%。除了客戶忘記或太忙沒時間提貨的情況外,還包括一些客戶用不了那么多而要求廠家收回的。“往往打7折賣出去的餅券,廠家收回時只能打5折,相當于廠家一下子就從中賺了20%的利潤。”(東南網 ) 又臨中秋佳節時,花好月圓話月餅,常理說月餅應該是實體經濟,可是有誰想到好看又味美的月餅,在廈門竟然成了一種虛擬經濟的典型。正是這月餅生產的另一面,導致了月餅的食用性降低,使的月餅的文化性突出,形成了過度包裝,天價月餅之類的奇怪現象,盡管年年被批,可是年年花樣出新。 月餅一旦有了文化的特征,身價就會大增,因為我們是一個熟人社會,利用月餅牽線搭橋,會辦成很多事情,也會掩蓋很多事情,成了人情社會的鏈條,可以一次串聯起許多人脈關系。記者就或寫這樣一個擊鼓傳花的故事,一位部門負責人收了一盒高檔月餅,轉手就送給了上一級領導,上一級領導又轉手送給了更高一級的領導,由于這位更高一級的領導收到的月餅實在太多,于是又轉手送給了司機,這位司機正好跟那位最初送出月餅的人有舊交,把這盒月餅送了回來。 |
相關新聞
熱點推薦更多>>
互動精選更多>>
東南網旗下網站 | 律師嚴正說明 |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