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版《牡丹亭》連演20年與何賽飛之問
2024-09-12 10:08:57? ?來源:光明網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光明網評論員:青春版《牡丹亭》連演20年與何賽飛之問 【閱讀提示】青春版《牡丹亭》首演20周年暨500場慶典演出舉行 光明網評論員:舞臺上光影流轉、水袖翻飛,舞臺下如癡如醉,掌聲雷動。據光明日報報道,9月10日青春版《牡丹亭》首演20周年暨500場慶典演出在國家大劇院舉行。20年間,青春版《牡丹亭》已于海內外巡演515場,直接入場觀眾達百萬人,其中75%是青年觀眾,足跡遍布國內60余座城市、歐美國家、中國港澳臺等地區,創下海內外40余所高校演出超百場、四川大學單場7000人次的觀演紀錄。光明日報記者評價其以“青春版”為切口,“校園行”成為這部戲最大的亮點,開始了昆劇在當代人文教育領域中的實踐,持續培養了新生代昆曲觀眾群。 一出戲救活一個劇種的例子并不在少數。往遠處說,1956年,因為排演了《十五貫》,浙江昆劇團找回了流落各處的昆劇人才,一個劇種重新恢復生機;往近處說,小百花越劇團排演的《新龍門客?!芬郧八从械臒岫瘸鋈?,不僅捧紅了主演陳麗君,也讓地方戲劇流行到了全國。 一出青春版《牡丹亭》不僅讓被譽為“百戲之祖”的昆曲被更多年輕人看到、讀懂、欣賞,也讓大家看到了傳統文化傳承與搶救的可行路徑與方式方法。制作人白先勇在一次訪談時曾提及自己做這部劇的初衷——既是因為當時昆曲式微、觀眾老化,也是因為昆曲是他心中以最美形式來表現中國人最深刻感情的傳統文化藝術,應該讓更多中國的年輕人看到。當然,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還在于其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的大膽創新、演員深厚的表演功底以及成熟的市場運作,種種要素使得這部劇廣受贊譽,成為當代昆曲藝術的標志性事件,完成了對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的一次深刻探索。 然而,青春版《牡丹亭》的名動天下還讓人想起2023年,越劇演員何賽飛在《中國梆子大會》比賽現場,對行業現狀的一次公開發言。當時,一名基層戲曲演員在比賽中以一出《清風亭》引眾評委拍案叫絕,但當主持人白燕升說完他的窘迫生存處境時,作為評委的何賽飛眼含熱淚質問,“幾百萬幾千萬花那么多錢排一臺戲,得了獎之后放在倉庫里,老百姓也看不到,戲呢?錢呢?到哪里去了?” 事實上,傳統戲曲近年來得到了大力扶持。2015年,國務院就發文表示要健全戲曲藝術保護傳承工作體系、學校教育與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傳習相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完善戲曲藝術表演團體體制機制、戲曲工作者扎根基層潛心事業的保障激勵機制,大幅提升戲曲藝術服務群眾的綜合能力和水平、培育有利于戲曲活起來、傳下去、出精品、出名家的良好環境,形成全社會重視戲曲、關心支持戲曲藝術發展的生動局面。為此,國家和地方設立戲曲發展專項資金,繼續安排資金支持京劇、昆曲的傳承與保護,實施戲曲劇本孵化計劃,加大政府購買戲曲演出力度,改善創作生產條件。傳承戲曲的“經”有了,但就是在執行的過程中被一些地方念歪了。 青春版《牡丹亭》連演二十年與何賽飛質問“戲呢?錢呢?”,兩種戲曲現象背后所反映的創作理念、市場表現和文化價值截然不同。每一個戲曲的制作者都要問問自己,初心在哪里,因為它不僅是創作的起點,也決定著一個戲的終點——究竟是倉庫還是二十年長盛不衰的舞臺……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