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保有“張良計”,監管應有“過墻梯”
2024-09-03 10:07:18? ?來源: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國家醫保局近日通報,通過大數據篩查發現,在某些醫院,一些男性患者產生了婦科類診療醫保費用,一些女性患者產生了男科類診療醫保費用。而這些“奇葩”現象涉嫌違規使用醫保基金。 為了吃上醫保基金這塊“唐僧肉”,有些人“作妖”了。堂堂男子漢,竟查宮腔鏡;明是女兒身,卻檢前列腺。可現實又非肥皂劇,如此低劣的“男扮女裝”伎倆,醫療機構怎么可能發現不了?其實,沒有這些醫療機構的默許或配合,那些小妖小怪又怎敢放肆? 事實上,醫保基金之所以屢遭“惦記”,跟把關人(醫療機構)“把持不住”有很大關系。翻看近年來國家醫保局曝光的典型案例,醫療機構虛假診療欺詐騙保行為一直是打擊重點。為何屢打屢犯?一則是“利”,這從那些觸目驚心的追回醫保基金數額便可知。二則是“蔽”。以往明目張膽的騙保行為雖減少了,但取而代之的是“真假交織”——將虛假診療摻雜在真實就醫需求中,騙保手段變得更隱蔽。這也是部分醫療機構在高壓監管下,仍鋌而走險的主要原因。 面對花樣翻新的騙保手段,要護醫保基金周全,應如“孫大圣護唐僧”一般。結合本次通報來看,至少有兩點啟示。 一是活用“安身法”,進一步扎緊制度籬笆。比如,在他律上,不僅要堅持推廣運用飛行檢查機制,還要進一步完善以上查下、交叉檢查的工作機制,持續鞏固基金監管高壓態勢。又比如在自律上,可通過健全自查自糾機制,倒逼醫藥機構壓實自身主體責任,不斷規范醫療服務行為。 二是練就“火眼金睛”,推進智能監控做實做細。早在2022年,國家醫保局就開始探索開展大數據監管,監管精準性、實效性實現整體躍升。像此次混淆性別使用醫保基金的案例,也是通過大數據監管“揪出”。未來,應繼續推動數據賦能,強化醫院端事前提醒、經辦端事中審核、行政端事后監管,構筑全流程、全領域、全鏈條的大數據監管防線。讓違規使用基金,事前可預防,事后可追回。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