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沒有捷徑,別再迷信封閉式“特訓營”了
2024-08-21 09:35:42? ?來源:光明網-時評頻道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近日,網友舉報四川新巴蜀特訓營學校工作人員存在冒充民警、毆打學生等情況引發社會關注。8月16日,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表示,該區警方、教育局等多部門已介入調查。 多位曾在此培訓過的學員向媒體描述了他們噩夢般的“特訓”經歷。在封閉的圍墻內,這個特訓營正以所謂“青少年心理行為矯正”為幌子,掩蓋其令人窒息的惡行。 他們的課程安排沒有多少科學性。把不同年齡段、不同需求的孩子都集中到一起,不顧個體差異,以“一刀切”的所謂“軍事化”訓練進行“矯正”,就已經暴露了特訓營的無知。而宣傳中的所謂興趣培訓、心理團輔、禮儀法制之類的課程,實際內容也十分可疑。有學員反映:“小到七八歲,大到20多歲,下午一起上初中甚至小學的課程,十分離譜。”國學感恩課就是灌輸“父母說什么都是對的,父母做什么都是為你好”的觀念,晚上洗漱后還要背《弟子規》。坦率地說,一個把父母與子女的關系理解成“施恩”與“感恩”,把《弟子規》奉為經典,反復強調“聽話”“服從”的地方,完全就是悖離教育常識、傷害孩子心理健康的反面教材。 如果說這些還只是不專業,那么網友所反映工作人員冒充民警或國家機構工作人員從家里把學員帶出來的行為,就已涉嫌違法犯罪了。特訓營還對試圖反抗、不聽話或逃跑的行為給予嚴厲懲罰,并且以“連坐制”對學員進行暴力恐嚇。懲罰方式花樣繁多,罰站、扇耳光、掐脖子、拳打腳踢,以及變態的體罰和羞辱式的處罰,包括逼學員吃扔進潲水里的饅頭。這些手段,沒有任何一項與教育和矯正有關,就是赤裸裸的施暴和虐待。就算身心完全健康的成年人,在這里都可能被折磨到崩潰,更不用說弱小無助的孩子。 四川新巴蜀特訓營的曝光再一次讓輿論視線聚集于所謂青少年封閉訓練營。就在前不久,江西一名14歲花季少女在同類訓練營遭遇性侵而輕生。網上搜索,此類機構的營銷話術非常統一,無不是宣稱他們的培訓專門針對孩子的叛逆、厭學、網癮或其他讓父母頭疼的行為問題,再通過展示成功案例,來標榜所謂“軍事化管理”“感恩教育”的成果,把特訓營塑造成教育的“靈丹妙藥”。 然而,這種教育機構具不具備合法的辦學資質?所謂“教官”,有沒有教師資格?所謂“行為矯正”,從業者是持證上崗的專業人士嗎?機構有沒有對從業者做過背調,篩查出有犯罪前科的人?成都市新都區教育局工作人員明確對媒體表示:“新巴蜀特訓學校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學校,而是一家以公司名義注冊的機構。”而江西安遠縣那家訓練營在出了事后,當地教育局也表示,該特訓營不屬于教育部門的管理范圍。有知情人向媒體透露,很多教官就是從社會上臨時招募過來的,人員素質和相關培訓都不會太嚴格。 出了事才發現,這些特訓營從辦學資質到教官來源都非常可疑,那么,遍布全國各地的同類特訓營,還有多少這種情況?現在已經不能被動地等待網絡爆料或媒體曝光了,教育、衛生、市場監管等相關部門應該主動作為。正是因為準入門檻不清晰,市場不規范,監管不到位,才使一些不良機構輕易地忽悠家長。 更悲哀的是,明明有那么多受害案例,家長依然趨之若鶩。想想看,如果沒有家長的配合,新巴蜀特訓營的工作人員怎么可能冒充民警把孩子從家里騙出來?有一位學員說,媽媽說要帶她去看心理醫生,結果送她進了特訓營。再想想江西那個女孩的遭遇,她想逃卻逃不掉,想聯絡家長,家長卻忽視了她的求助信號。家長本該是孩子的守護者,最終卻放任了傷害的發生。 家長在面對孩子的青春叛逆期,或厭學等行為問題時,常常感到無力和焦慮,于是寄希望于外力干預;有些家長迷信“棍棒出孝子”,忽視教育的本質是理解、關愛和引導;有些父母沒有意識到或拒絕承認,孩子的問題往往與他們的教育方法有因果關系。把孩子的所有問題歸結于“不聽話”的家長,與宣稱能讓孩子迅速“聽話”的特訓營就這么“不謀而合”了。 所以,要改變這種現象,除了政府部門嚴格監管,堅決取締違規機構,嚴格準入門檻,實現充分透明的過程監督之外,更需全社會糾正錯誤的教育理念,幫助家長們學習正確的教育方法。只是,這必然需要長期持續的努力。教育從來沒有捷徑,從這個角度說,真正需要培訓的恰恰是那些家長們。(馬青)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