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城鄉融合發展開拓新空間
2024-08-21 09:35:42? ?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光明論壇】為城鄉融合發展開拓新空間 在廣西靖西新靖鎮舊州村,基本每家每戶都有人會制作繡球,年產繡球約50萬個,老手藝成為增收致富的新方式,讓村民在家門口安居樂業;在安徽合肥,高新區保障性租賃住房二期項目正火熱施工,讓廣大外來務工人員住得下、留得住、融得進;在河北遵化,山地生態修復和產業富民正同步推進,引導農民在荒山坡上種植山楂樹,在為種植戶帶來良好收益的同時實現荒山披綠……當前,全國各地堅持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積極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快形成適應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要求的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促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城鄉全體居民。 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標志,也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認識新型城鄉關系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城鄉融合發展道路。《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必須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全面提高城鄉規劃、建設、治理融合水平,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縮小城鄉差別,促進城鄉共同繁榮發展”,明確了城鄉融合發展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地位,更指明了進一步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的路徑與方向。 當前,我國城鄉關系已經邁入新的歷史時期。據統計,近10年來,中央財政對“三農”的投入逐年增加,2022年達到近2萬億元,較10年前翻了一番,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率長期保持在6%以上,遠高于同期GDP增長率;近10年來,累計1.65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截至2023年年末,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6.16%。隨著新型城鎮化的不斷推進,城鄉要素流動日益頻繁,城鄉統籌、城鄉一體,需要在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公共資源合理配置等方面不斷發力。如湖北省今年4月以來積極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發證工作,即為農民進城落戶后保留土地權益提供法律依據,做到切實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和農業轉移人口的利益。健全新型城鎮化體制機制,通過打破城鄉壁壘,促進勞動力、資本、技術等要素在城鄉間的自由、雙向流動,不僅有利于推動城鄉經濟的協同發展,也提高了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是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途徑。 鞏固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三權分置”作為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在改革開放后的重大創新,切實提高了農民收入水平,長期以來被社會各界關注。今年,我國已啟動了二輪延包3個整省試點,確保絕大多數農戶原有承包地繼續保持穩定。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將自2025年5月1日起施行,必將進一步推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建設有法可依,盤活“沉睡的資源”,讓村集體經濟資產一年比一年厚實、讓農民增收致富渠道不斷拓寬。不少地方也積極推進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海鹽縣作為浙江省的農業大縣,在承包土地確權登記、規范土地流轉機制和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機制方面展開積極探索,2021年海鹽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4486元,農民收入水平持續保持省內領先,為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不斷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切實維護了農民利益、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果,為推進農業農村長效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下一步,要繼續引導土地經營權的有序流轉,健全農業經營體系,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推動三大主糧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今年內在全國全面實施;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貸款貼息試點,引導金融資源、社會資本更多地投入農業領域;加快補齊農村地區公共充換電設施短板。通過這些方式,更好把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 未來,唯有堅持系統觀念,積極探索新型城鎮化體制機制,不斷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方能全方面推動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我們期待著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的各項任務深入落實完善,以深化改革賦能城鄉融合發展,在人才配備、要素配置、資金投入和公共服務等方面,采取更加有力的舉措,著力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的短板,為城鄉共同繁榮發展開拓嶄新空間。 (作者:李建國、賀敬堯,分別系華中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華中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