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流量奴隸,網紅醫生才有未來
2024-08-15 09:40:17? ?來源:工人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一些醫療科普視頻賬號是醫生本人在運營嗎?醫療健康自媒體的邊界在哪里?據8月13日《中國青年報》報道,記者調查發現,一些醫療科普視頻賬號背后有一條運作鏈條:由醫生出鏡,運營部門拍攝剪輯發布內容,并負責廣告投放,再由客服部門維護評論區、回復私信,通過能拉動網絡流量的“話術”將粉絲轉化為醫院患者。在非專業、非正規團隊運作下,出現了一些借提供所謂“專業服務”帶貨賣課、開展不當營銷的“網紅醫生”,讓有些醫療健康科普變味走樣。 互聯網時代,網紅經濟的商業模式已發展到了多個行業和群體,大量律師、教師、金融從業者、醫生等專業人士紛紛站到這一風口上,他們自帶專業性和權威性,能更快獲得粉絲的信任與喜愛。在短視頻平臺和社交媒體上,坐擁大量粉絲的“網紅醫生”并不罕見,相關賬號通過個人IP的塑造,迅速收獲流量,在直播帶貨、門診導流、打賞等各種商業模式的加持下,可謂名利雙收。 醫生跨界成為主播,充分利用各種線上平臺開展醫學知識科普宣傳,讓醫學專業知識不再遙不可及,本是好事一樁,可眼下一些賬號顯然成了流量的奴隸。一些賬號所宣傳的醫療科普知識都是照著網紅孵化機構(MCN)提供的稿子念出來的,一些讓人感動的“為患者加號”的事跡竟都有劇本,甚至會用“再不吃就要出問題”“醫院里醫生不會告訴你的事”等話術來博取眼球、制造焦慮。當“網紅”大于“醫生”時,所謂的科普、忠告還可信嗎? 公眾苦造假擺拍久矣,而這類由醫生出鏡、運營機構背后操控的健康科普視頻,危害更甚——不僅背離了醫生的職業道德,還會誤導網友,威脅其生命健康,而信任是把雙刃劍,一旦網友信任崩塌,折損的或將是對當下醫生群體和醫療環境的信任。 “網紅醫生”可以有,卻應當有底線、有邊界。近日,中央網信辦在全國范圍內部署開展“清朗·網絡直播領域虛假和低俗亂象整治”專項行動,其中包括治理“偽科普”“偽知識”混淆視聽,冒充金融、教育、醫療衛生、司法等領域專業人員,借提供所謂“專業服務”帶貨賣課,開展不當營銷等行為。眼下,針對一些“網紅醫生”變味走樣的醫療健康科普,有關部門及平臺應及時進行干預——對部分“假醫生”賬號予以清退,對雖是真醫生但為賺流量不擇手段的違規賬號進行處罰、封禁,尤其要加強事前事中監管,嚴審平臺內視頻內容,及時警示或刪除虛假信息、誤導性信息、雷同視頻圖文、疑似劇本信息等,并提示網友謹慎對待相關內容。 網友們也要擦亮眼睛,理性對待所謂的“網紅醫生”,如確有就醫需求,盡可能找專業醫療機構來獲取幫助。主流媒體也應聯合權威醫療機構加大宣傳科普力度,合理利用視頻平臺的宣傳力量,同時加強輿論監督,及時曝光相關違法違規行為。 應該看到,“網紅醫生”中也有很多真誠、踏實做醫療科普,甚至免費網絡出診的醫生,這無疑是網友和患者的福音。而歸根到底,網友對“網紅醫生”的追捧,是源于對醫生的權威性、專業性以及醫德的信任、推崇,源于內心對那身“白大褂”的敬重。再好的營銷比不上好專業和好醫德,對醫療科普類視頻賬號和自媒體來說,找回醫者初心、堅守為醫本質,才是長久之道。期待在多方努力下,這類平臺和賬號能真正成為傳授健康知識、開展醫療科普的理想陣地。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