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事經濟助力中國外貿跑出“加速度”
2024-08-06 10:04:58? ?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作者:馮珺 白宇飛《光明日報》( 2024年08月06日 02版) 【光明時評】 巴黎奧運會火熱進行,中國健兒奮勇拼搏。與此同時,中國品牌也成為閃耀奧運舞臺的一張金名片。大到水翼帆板器材、小到足球內膽芯片,上至LED光顯大屏、下至環保運動地膠——乘著賽事經濟的東風,中國體育用品的外貿出口優勢正在國際市場橫向拓展、縱深推進。事實上,在此前的東京奧運會、卡塔爾世界杯等大型體育賽事場合,中國產品和服務貿易同樣亮點不斷,充分表明賽事經濟具有助推對外貿易發展、提升出口競爭力的關鍵窗口作用。 賽事經濟既是備受關注的市場現象,也是學術界探討的熱點議題。奧運會等大型體育賽事不僅有利于提升主辦國的消費水平和旅游收入,對非主辦國的出口貿易也具有重要推動作用。當然,賽事經濟提供的僅是“機會窗口”,并非外貿增長的必然條件。中國之所以能夠將賽事經濟提供的潛在機遇轉化為出口貿易的現實增長,主要原因在于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獨特優勢。 制造業產能形成比較優勢。大型體育賽事主辦方的進口需求通常具有采購規模龐大、品質要求嚴格、交付周期緊湊等特點。只有生產能力和技術標準均具有領先優勢的經濟體才能兼顧產品競爭力與合理的利潤水平。我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約30%,且連續14年居世界首位,為我國競爭大型體育賽事市場提供了比較優勢。東京奧委會官方披露的供應商清單顯示,中國供應商提供了東京奧運會約一半的比賽器材,且成功經受了賽期和舉辦地臨時調整的產能考驗,彰顯了中國外貿發展的雄厚基礎和超凡競爭力。 供給側積累人力資本優勢。除生產線、原材料等硬件投入外,貿易競爭力往往由行業供給側的人力資本質量,即從業人員的正規教育和經驗水平決定。“十四五”末期,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有望提升至11.3年,這一水平顯著高于印度和越南等新興經濟體。除教育水平外,豐富的行業經驗是我國建立外貿人力資本優勢的又一關鍵因素。在卡塔爾世界杯主體育場項目的競標過程中,中國鐵道建筑集團最終成功中標,2008年北京奧運會場館的項目建設和管理經驗是該企業吸引卡塔爾合作方的最大亮點。 對外開放筑牢供應鏈優勢。大型體育賽事的需求實現依賴全球性供應鏈,尊重和踐行多邊貿易體制方能積極擁抱賽事經濟。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推動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的外貿政策合規以及與財稅、金融、產業政策的協同聯動,積極拓展中間品貿易和服務貿易,逐步構筑了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國際供應鏈體系。特別是隨著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跨境基礎設施和物流體系合作已經成為強化供應鏈韌性的壓艙石。依托中歐班列,原產中國湖北的河鮮產品通過全程冷鏈物流服務俄羅斯世界杯消費市場,服裝、鞋帽、玩具等賽事周邊產品在巴黎奧運會期間遠銷歐洲各國,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國成熟、穩定、高效的供應鏈優勢。 品牌和商譽優勢得到長期培育。大型體育賽事強調合作伙伴的穩定性,重視供應商的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我國一些自主體育品牌的運動器材制造商在世紀初就成為奧運會供應商,在國際大型體育賽事中有超過20年的品牌和商譽積淀。在知名品牌的帶動下,中國體育企業在競爭巴黎奧運會供應商的過程中展現明顯優勢,進一步鞏固了外貿競爭力。 盡管中國外貿具有搶抓賽事經濟風口的若干優勢,但就用好賽事經濟的長期效應而言,還應在產業發育和外貿發展中作出更具針對性的策略安排,從而將短期窗口優勢上升為長期戰略優勢。一方面,應著力向全球價值鏈上游攀升,實現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的轉型升級。培育壯大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先進體育制造業,面向創新研發、品牌設計等全球價值鏈分工的高附加值環節持續發力。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依托云計算、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技術等推動體育賽事相關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大型體育賽事平臺作用,形成中國消費品牌出海的多元化營銷布局。深入挖掘從賽事供應商到贊助商的全平臺、全渠道營銷價值,使文化自信、開放包容、守正創新的中國品牌氣質和產品形象更加豐富立體,在全球消費市場中講好中國故事,為外貿可持續增長注入新動能。 (作者:馮珺、白宇飛,分別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體育大學管理學院講師,北京體育大學管理學院教授)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