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人機測繪看新技術應用與監管的平衡
2024-08-01 09:51:34? ?來源:工人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社評】從無人機測繪看新技術應用與監管的平衡 相關法律法規明確了對數據使用收集的最小必要原則,但如何筑牢數字安全屏障,在加強監管和推進技術應用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仍有諸多待解難題。明確新技術應用的法律邊界,讓“有所為有所不為”成為技術發展和應用過程中的座右銘,這是科技社會成熟的標志。 違規外包、黑飛私測、數據外泄……據7月30日《半月談》微信公眾號報道,在國土空間規劃和測繪領域,無人機航拍正在成為衛星遙感、地面攝影外的重要補充,廣泛應用于土地、建筑、礦區、油氣管道等測繪工作。然而,記者調研發現,一些承擔無人機測繪項目的機構違規外包業務,有的企業在無資質前提下進行黑飛私測,甚至隨意存儲傳輸敏感數據,給地理信息安全帶來隱患。在河北省廊坊市檢察院公開的一起非法測繪案件中,測繪公司指派未取得民用無人機駕駛執照的工作人員完成無人機測繪工作,且該飛行任務未向空域管理部門申請飛行空域及航拍計劃,被空軍雷達監測識別為異常空情,該測繪公司和這名工作人員被法院判定賠償國防戰備資源損失12萬余元,并通過國家級媒體公開賠禮道歉。 眼下,無人機測繪成為測繪領域的寶藏工具。從事測繪活動的單位須依法取得測繪資質證書,操作無人機的測繪人員須取得民用無人機駕駛執照,在航拍和測繪時須向有關部門申請飛行空域及航拍計劃并獲得批準等,這些條件缺一不可,否則將構成非法測繪。對此,不少測繪機構心知肚明,卻往往為了省事、省錢而敷衍執行。比如,測繪公司承接業務后直接分包給航拍愛好者;將涉密的無人機測繪成果作為攬客廣告公開展示;在網上尋求破解技術,將后臺“電子圍欄”功能解禁,以逃避監管;被境外勢力利用,幫其開展刺探港口、軍事基地、物資倉庫等機密信息等。 作為移動的“千里眼”,無人機測繪一旦進入非法、失序境地,將可能帶來擾航、侵入要地、侵犯個人隱私安全和國土信息安全等多重隱患,進而對航空安全、公共安全、國家安全構成威脅。時下,無人機測繪在智慧城市建設、三維地圖導航、礦山資源開采等領域應用前景廣闊。與此同時,守住安全底線,警惕無人機技術成為信息安全的隱形殺手,是比技術更新升級更為重要和迫切的事。 無人機測繪市場面臨的信息安全問題,是當前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低空經濟”所面臨的一個“成長的煩惱”。于無人機的市場化應用而言,近年來其制造環節發展較快,而保障、服務等環節則相對薄弱,在適航審定、安全監管、標準規范制定等方面仍有進一步優化提升空間。在無人機測繪領域,開展相關測繪業務的機構魚目混珠,一些機構和人員缺乏數據保密意識,業務涉及多個行業領域,監管和懲戒標準不一,難以形成有效震懾等。盡管相關法律法規日臻完善,如測繪法、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等相繼出臺,但相關規定仍需進一步嚴格落地執行。 近年來,在一些新技術的應用過程中,信息安全問題頻頻被提及,諸如人臉、聲紋、指紋等生物信息應用帶來的信息泄露話題不時引發熱議。數據安全是技術和行業發展的底線,關乎新技術的應用成果和社會效益。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都明確了對數據使用收集的最小必要原則,但如何筑牢數字安全屏障,在加強監管和推進技術應用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仍有諸多待解難題。 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如今,各類技術加速創新,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明確新技術應用的法律邊界,讓“有所為有所不為”成為技術發展和應用過程中的座右銘,這是科技社會成熟的標志。出臺規制、加強規范監管的腳步要緊跟新技術發展的節奏,助力新技術、新應用賦能更多更廣的行業領域,讓科技更好地改變生活、造福社會,在行業發展和社會治理等方面發揮更強的積極效應,這是我們共同的期待。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