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服丝袜视频高清中文字幕,最刺激的欧美三级网站,在日本看免费XXXXXX,久久成人人电影网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西岸時評 > 時政觀察 > 正文

豐富社會參與度 增進老年人福祉

2024-07-30 09:35:06?作者:楊舸?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光明論壇】豐富社會參與度 增進老年人福祉

浙江省寧波市銀齡教師支教團隊奔赴各地山區支教;福建省龍巖市組織退休醫療專家團隊為當地群眾提供義診、講座等醫療服務;上海市組織老年志愿者團隊前往新疆開展醫療、教育、科技志愿服務工作;江蘇省張家港市開展低齡與高齡老人互助養老志愿服務項目……近年來,老年志愿者們在社會各個領域發揮余熱,不僅為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了寶貴力量,也詮釋了“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積極老齡觀。

勞動參與是衡量老年社會參與水平的標準之一。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發展銀發經濟,創造適合老年人的多樣化、個性化就業崗位。這反映出我國老年社會參與政策支持力度的重要提升。聯合國舉辦的第二次世界老齡問題大會提出,將“獨立、參與、照顧、自我實現、尊嚴”作為對待老年人的基本原則。其中“參與”“自我實現”和“尊嚴”這三個原則層層遞進,構成了確保老年人福祉和權益的重要基石。老年人通過參與社會、經濟、文化和政治生活,發揮他們的經驗和智慧,既能對社會作出持續貢獻,也能在社會參與過程中獲得主體性與主動性,有機會追求和實現個人的目標和夢想,增強自我價值感,從而得到有尊嚴、受尊重的老年生活。

作為人的個體兼具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兩者相互作用。自然屬性隨年齡增長發生無法逆轉的衰老,社會屬性也會因退休或生理限制而逐漸消退。社會角色理論認為,退休和喪偶是人生兩個主要社會角色(工作和婚姻)的喪失,不可避免會影響其心理健康,有必要尋求新的次一級角色來彌補或替代,在新的社會參與中,老年人可以重新認識自我,獲得新的社會角色。提高老年人社會參與水平可以促進身心健康。基于中國老年健康影響因素跟蹤調查的研究表明,老年人經常參加社會活動,其全因死亡風險會顯著降低。在參與各類社會活動的過程中,老年人可以保持身體活動的狀態、增強身體素質和免疫力、預防慢性疾病,并緩解孤獨感和抑郁情緒,從而提高老年期整體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

我國老年社會參與政策的導向經歷了由群體性向全民性,由保障型向發展型的轉變。20世紀80年代之前,老年社會參與政策支持的主體是離退休老干部,90年代,政策支持對象擴展到了離退休專業技術人員。2000年,我國60周歲以上人口的占比達10%,正式進入老齡化社會。隨著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的成立,“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成為長期工作目標,政策支持的領域也從文化、體育及娛樂活動,拓展到老年政治參與、社會事務參與和經濟活動參與等方面,政策支持的廣度和深度得到巨大提升。政策落實的一個生動縮影,是老年教育在近年的井噴式發展。據中國老年大學協會的統計,截至2023年4月,全國各級各類老年大學(學校)已達7.6萬所,學員超過2000萬人。

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活躍在基層文化教育、環境保護、社區治理、黨建工作的前線。也要看到,我國老年社會參與在參與水平及形式、法律法規保障、區域均衡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間。比如在社會活動參與方面,老年人對群眾性體育、文化及娛樂活動的參與程度高、意愿強,但欠發達地區老年人的活動類型受限。盡管各地老年志愿者服務項目發展迅速,但其對政府組織協調的依賴度較強,老年人參與志愿服務的主觀能動性仍需進一步提升。

推動老年群體的社會參與,離不開更為系統性的頂層設計。這不僅涉及思想文化領域的變革,還需要從制度建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市場運行等方面加快推動,將老有所為與老有所養、老有所教、老有所樂相結合,全面建設老年友好的社會參與環境。廣泛開展社會討論和倡導,宣傳老年人社會參與在改善健康、緩解抑郁、增強幸福感和提升社會整體福祉水平等方面的正向作用,增強全民對老年社會參與的認知度和參與度。推動構建和完善老年社會參與相關的政策法規體系,完善老年群體參與靈活就業、志愿服務、終身教育、文化娛樂等方面的配套保障措施,加強政策引導和財政支持,讓老年人無后顧之憂。全面拓展老年人參與社會的渠道和方式,以政府主導搭建老年社會參與服務平臺,提升其專業化和規范化水平,創新多樣化的服務項目。

豐富的老年人力資源是潛在的社會財富,激活其動能是增進老年人福祉的客觀需要,也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重要方面。

(作者:楊舸,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