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中國、投資中國 共同創造美好未來
2024-07-25 10:22:18? ?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光明論壇】攜手中國、投資中國 共同創造美好未來 外資持續加碼長三角。作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地區,上半年全國實際利用外資排名前三的城市均在長三角,分別是上海、杭州、蘇州。相關數據顯示,上海作為實際利用外資第一城,2023年實際利用外資達24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外資研發中心數量穩居全國第一。今年1至6月,杭州實際利用外資46.6億美元,同比增長3.9%,總量首次位列全國第二,其中制造業占比超62%。此外,蘇州也持續發力,在全國外資大盤中處于持續進位狀態。 外資企業投資中國,不僅是對一個經濟體成長潛力的認可,也是對未來全球合作與發展趨勢的把握。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以高成長性和豐厚的投資回報,贏得了全球資本的青睞,投資中國成為外資的重要戰略選擇。據商務部統計,2013年至2022年,我國吸引外資規模以人民幣計連續10年穩步增長。2023年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5.4萬家,較上年增長39.7%,實際使用外資額超過1.1萬億元人民幣,規模位居全球第二。目前,絕大多數世界500強企業在華有投資。 透視投資中國背后的邏輯,最為關鍵的是改革和開放的協同發力。開放為外資進入我國打開了大門,改革則為外資進入我國后的成長盈利創造了條件和空間。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同時明確,要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深化外貿體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資和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優化區域開放布局,完善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機制。這些重要表述釋放出鮮明信號。 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以打造更為透明、穩定、可預期的制度環境;擴大對最不發達國家單邊開放,讓中國機遇成為所有有意參與中國市場的國家的平等機會;擴大自主開放,有序擴大商品市場、服務市場、資本市場、勞務市場等對外開放,為外商進入我國提供更多機會;完善境外人員入境居住、醫療、支付等生活便利制度,為投資中國創造更大便利;統籌推進重大標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讓中國大市場成為世界大機遇……伴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于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部署逐步落地,我國開放的深度和廣度將得到進一步拓展,必將形成并釋放更多投資中國的新紅利。 此外,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聚焦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對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等作出重要部署。這些戰略性、突破性、引領性的改革舉措不僅為中國經濟持續向好提供強大的內生動力和制度保障,也為外資進入中國后的發展創造了更可預期的前景。特別是,圍繞備受關注的新質生產力發展,全會提出“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明確要“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等。對發展新質生產力頂層設計的不斷完善,將為加快推動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更有力牽引和保障,并成為包括外商投資在內的企業都能看得見、摸得著、可參與的投資機遇。 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投資中國是一個充滿機遇與潛力的選擇。在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中,大量外資企業紛至沓來,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參與者、積極貢獻者和巨大受益者。縱觀歷史和全局,對我國而言,改革開放后主動加入國際大循環,抓住并用好了一個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對世界而言,在戰略層面把握好中國高質量發展創造形成的重要戰略機遇,通過與中國攜手、投資中國,必將共同創造美好未來。 投資中國的成功故事還在繼續,以高質量發展為引領,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雙向互促和協同發力,將進一步提升我國市場的吸引力和堅定外商投資中國的戰略信心,為外商投資和中國大市場的“雙向奔赴”注入新的強大動力。當前,我國已經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以發展新質生產力和構建新發展格局為重要主線,將加速開辟更多發展新賽道新領域,也將創造更多可供外資參與的機會,堅定和強化全球投資中國的信心。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切實把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釋放的改革和開放紅利轉化為外商投資中國的澎湃動力,要求我們必須堅持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一方面,面向外商外資加強宣傳解讀,引導其準確理解中國改革舉措的指向和內涵,堅定投資中國的信心與決心。另一方面,精心組織實施,細化分類并科學制定改革任務書、路線圖、時間表,扎實推動可感可及的改革,切實把改革部署的“大寫意”轉化為改革實踐的“工筆畫”“施工圖”,讓外資在穩定預期中加碼投資中國。 (作者:黃衛挺,系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決策咨詢部副主任)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