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勢在必行
2024-07-24 10:02:55? ?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光明時評】建設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勢在必行 縣鄉醫院是守護基層群眾健康的“第一道防線”。然而,受醫療資源稟賦不足、技術水平有限等因素制約,“小病縣里檢查,大病送城市大醫院”等情況仍時有發生。今年6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等3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健全機制推動城市醫療資源向縣級醫院和城鄉基層下沉的通知》,深化城市醫院支援縣級醫院工作,解決城鄉醫療資源不均衡的瓶頸問題,加速推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讓基層群眾就近看上病、看好病。 我國從2019年試行建設緊密型縣域醫共體以來,在最初的827個試點縣中,符合緊密型標準的占比、縣域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急診占比等指標均穩步上升。大醫院托管縣鄉醫院、專家定期到基層坐診、下派醫生融入基層醫療機構、現代化手術室和ICU病房建在基層,各種向下輸送技術與服務的管道日益通暢。在很多試點縣,看復雜的病、做大型檢查、實施較高難度的手術等,已不再需要到城市大醫院就醫。 試點還產生了較強的溢出效應。2023年,全國2062家縣醫院參加了縣醫院能力評估,覆蓋全國98.6%的縣域,其中有1894家縣醫院達到了二級以上醫院服務能力,另有1163家醫院達到三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全國多地在實踐中拓展、豐富“三明醫改”的內涵,因地制宜探索出許多本地醫改新經驗。目前,加速推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的理論與實踐基礎已經具備,一鼓作氣全面提升縣域醫共體診療水平的時機已經成熟。 從試點經驗看,有些難題需要通過深化改革來破解。緊密型縣域醫共體貴在“緊密”,要避免搞形式主義,防止出現松散型甚至象征型醫共體。變專家定期坐診為隨時指導,讓派駐醫生成為長駐醫生,不斷調動下派人員的積極性。國家衛生健康委要求,對于城市醫院支援縣級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醫務人員在薪酬補貼、職稱評定、職業發展、教育培訓和表彰獎勵等方面實行優惠待遇。當下,一些地方的做法值得借鑒。不過,各地情況不同,仍需實事求是地探索適合本地情況或可供全面推廣的做法。 運用好信息技術,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營造光明前景。加快推動信息互聯互通,在縣域醫共體內逐步實現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的連續記錄;推進醫學人工智能輔助診斷技術在基層的應用;積極開展遠程醫療,推廣“基層檢查、上級診斷”等遠程醫療服務模式;規范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構建覆蓋診前、診中、診后的線上線下一體化醫療服務模式。在互聯網的有效加持下,信息、技術得以快速通暢流動,縣域醫共體的線上功能得到進一步凸顯。 由“輸血”到“造血”,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高素質醫療技術團隊,才能在激發縣域醫共體自身能力的基礎上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縣域醫共體不僅要承接好城市醫院輸送的人才與技術,還要做好縣鄉村三級醫療的協同發展。理順編制、盤活人才、促進資源在縣域內均衡分布和合理流動,這些都是縣域醫共體不斷探索進步的空間。 建設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是一系列醫改舉措的組成部分。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醫療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構建科學高效的分級診療體系、挖掘醫療數據的巨大潛力等,均與醫共體建設存在一定的關聯。讓緊密型縣域醫共體與其他醫改舉措協同推進,才能實現多方相互促進、共同提升。 加速建設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正當其時。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0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全面推進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底,力爭全國90%以上的縣基本建成布局合理、人財物統一管理、權責清晰、運行高效、分工協作、服務連續、信息共享的縣域醫共體。到2027年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基本實現全覆蓋。屆時,全國基層診療能力將得到顯著提升,帶動群眾的就醫習慣發生改變,讓基層就診成為首選意愿,從而構建起更加高效便捷的醫療服務保障體系。 (作者:羅志華,系基層醫院醫生)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