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大耐心資本,托舉未來產業
2024-07-08 09:32:08? ?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作者:張春敏《光明日報》( 2024年07月08日 02版) “壯大耐心資本”成為2024陸家嘴論壇的高頻詞。據報道,“壯大耐心資本”是本屆論壇各方嘉賓關注的主要焦點之一,不僅被多位金融管理部門負責人提及,而且得到了不少金融機構的關心。 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指出,“要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布局,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建設未來產業,運用先進技術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要積極發展風險投資,壯大耐心資本”。面對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戰略布局,“壯大耐心資本”的新提法,充分表明黨中央深刻把握新時代金融發展規律,積極引導資本支持戰略性新興行業和未來產業,推動實現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的培育。 耐心資本作為金融領域的新概念,主要指以長期投資為主,堅持價值投資、責任投資,而不以短期投機交易為目的的資本,具有與實體經濟高度融合的真實性、指向明確與價值明確的確定性、低流動的穩定性和低風險性等特征。壯大耐心資本是托舉未來產業的必要手段,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金融治理方式的具體展現,開拓了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壯大耐心資本,是推進社會主義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支持戰略科技產業布局的重要著力點。 壯大耐心資本,是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培育新質生產力,發展未來產業,離不開原創性、突破性、顛覆性的科技創新,而這樣的技術創新,往往需要較長的研發周期,還面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然而,未來產業具有高成長性、戰略性、先導性的特征,一旦研發成功,將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競爭優勢和源源不斷的利潤,也將構成國家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支撐。與追逐短期利潤的資本相比,耐心資本更加關注投資項目未來的成長性,投入長期穩定,能夠承受較高風險,能夠為科技創新研發與布局未來產業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從而形成“科技—產業—金融”的良性循環,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壯大耐心資本,是托舉未來產業的重要舉措。當前,全球科技競爭和產業競爭日趨激烈,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新能源等為代表的前沿技術創新,已經成為重塑全球科技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鞏固擴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領先優勢”“加快前沿新興氫能、新材料、創新藥等產業發展”“積極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這些注定將引領時代發展的未來產業,無不需要大體量研發資本的長期持續投入。壯大耐心資本,就是要幫助科技企業克服研發投入大、回報周期長等困難,為發展未來產業提供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 壯大耐心資本,推動科技創新,需要耐心、定力,不能急功近利。相對于虛擬資本短期投資的高流動性,耐心資本具有低流動的穩定性,但同時這也意味著耐心資本難以借助市場機制糾正資本的錯配或低效率配置,即在耐心資本的配置上存在著市場失靈現象。因此,發揮耐心資本的正向社會效益,依賴于政府及金融部門或機構的科學判斷與決策,其中就包括政府對未來產業的布局和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的精準把握。 為托舉未來產業,發展新質生產力,政府對耐心資本的投入方向已給出了戰略性指導意見。2023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創新、綠色轉型、普惠小微、數字經濟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同時要形成“科技—產業”的聯動,“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更要以“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加強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研究,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2024年,上海市政府立足于城市發展規劃指出,引導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即鼓勵投資機構增加對初創企業、小微企業、科創企業的投資,成為耐心資本托舉未來產業的有益嘗試。 壯大耐心資本,托舉未來產業,需要政府健全相關體制機制,擴大耐心資本來源。首先,要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的合作機制,鼓勵社會資本向耐心資本轉化;其次,加大權益資產配置的權重和規模,優化長期投資結構;再次,鼓勵融資主體的信息披露,增強市場透明度,降低信息不對稱,以吸引耐心資本,形成“資本—市場”的良性循環;最后,加強政府的市場監管,健全相關體制,防止已形成的耐心資本被短期資本侵蝕,為耐心資本賦能發展新質生產力增加動力。 (作者:張春敏,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央民族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教授)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