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穿那些打著“鄉村振興”幌子的傳銷詐騙
2024-06-19 09:33:09? ?來源:光明網-時評頻道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花5000元“認養”一頭黑豬,之后每天都有“返利”;若發展新會員,可獲得新會員認養金額20%的“返利”…… 據新華社報道,近年來,一個名為“禾元農場”的App靠“認養黑豬”兩年收取會員資金4億多元。前不久,四川雅安石棉縣法院對這起新型網絡傳銷案公開宣判,24人因犯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獲刑,其中傳銷組織頭目劉某某被判處有期徒刑6年,并處罰金80萬元。 又見傳銷,還是穿著網絡科技的馬甲,5萬多人身陷其中,被坑騙錢財還幫著頭目繼續“拉人”。傳銷屢禁不絕,一再興風作浪,令人嘆息,也引人深思。 從報道看,操盤者編故事、畫大餅的能力確實很強。在他們的話術中,一邊打的是“鄉村振興”“智慧農業”“云養殖”等宏大旗號;而另一邊則是赤裸裸的誘之以利:花5000元認養一頭生態黑豬,在其生長的200天里,每天產生2斤豬肉,平臺以50元/斤價格返“劵”回收;推薦他人“認養”,可獲得認養金額的20%返“劵”。如此暴利,如此“天天都能看到收益”,不怕沒有人入彀。 有人可能會說,這些參與的人其實也知道在干什么,不過是想著賺一把就抽身而已。客觀而言,只想當上家分利潤,拼命找下家接鍋,這也是很多傳銷參與者的幽暗心理。然而,任何一起能引發眾人跟風的鬧劇,其背后必有坑騙人的自洽邏輯。 其一,這是一種新的騙局模式。因為主事者在傳統傳銷模式上涂抹上“網絡”“云”的華麗油彩,所以給人一種更高級的感覺,讓人誤以為這是一種新經濟、高科技的創富模式。而用來“填充”這種模式的,則是各種花樣和細節。 比如,你能從App上實時看到你認養的大黑豬;還能看到在多地成立的新公司,以及與養豬場簽訂的合作協議;當然還少不了文字精美、有情懷的“小作文”……所有這些,都會先入為主地傳遞出一種妥妥的科技范兒,并不斷強化受眾的認知。 特別是,這些傳銷騙局往往會利用國家政策,胡亂攀扯,隨意嫁接,以“碰瓷”的方式混淆視聽,將政策拿來作為背書。像認養黑豬這樣的行為,就是把騙術編織進政策語境中,通過夸大宣傳,編造扶持政策,吹噓上市前景,對會員“洗腦”。 其二,這也是一個溫水煮青蛙的過程。任何騙子都不會公開說自己是騙子,在認養過程中,一開始肯定會給受害者一些“甜頭”,繼而進一步“畫餅”。據報道,40多歲的農民姜勇(化名)先后“認養”了41頭黑豬,共投入20.5萬元,還發展了5個會員。盡管他沒能拿回總計49萬元的“返利”,但開始還是提現了8萬多元。 有了這樣真實的提現,無疑就等于有了最好的見證。這樣真假難辨,則黑豬認養自然會順利得多,一般人很難抵擋得住“真金白銀”的誘惑。也因此,雪球就會越滾越大。 事實上,“認養”種種,也是這些年傳統傳銷“轉型”新型網絡傳銷的一條通道。除了認養黑豬,還有借養牛、養羊、養雞等外殼包裝的騙局。而此次被查的“禾元農場”,背后就是曾因從事傳銷活動被打擊過的龐博集團。 “認養黑豬”托不起鄉村振興的夢。鄉村振興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是編造幾個概念,不發展支撐性產業,拉一些“認養人”為科技付費,卻無法將當地千千萬萬的農民納入整個體系之中,這樣的模式不可能成功。 層出不窮的傳銷變種,要求相關部門從市場、資金等方面加大監管力度。當然,從社會層面看,也需要人們不斷克服僥幸心理和不勞而獲的心態,不要總想著獲取暴利,多一些理性和清醒。(龍之朱)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