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個性化 要鼓勵也要引導
2024-06-19 09:33:09? ?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文化評析】審美個性化 要鼓勵也要引導 近來,年輕人群體中刮起了一陣“丑萌風”。從博物館文創到搞怪玩偶,從寵物無邊抱枕到黏土濾鏡,古靈精怪的“丑東西”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喜愛。 山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亞醜鉞、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東漢擊鼓說唱陶俑、甘肅省博物館的“馬踏飛燕”、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的“無語菩薩”……就算你上網再“節制”,相信也都刷到過這些文物衍生的表情包。基于“馬踏飛燕”制作的“銅奔馬”毛絨玩具更是被賣到斷貨——那個瞪著大眼、齜牙大笑的“綠馬”,上架一年賣出10萬件。 被認為“高大上”的博物館文創尚且如此,那些出自個人和工作室創意之手的“丑東西”就更是讓人大開眼界了。金色傘頂加一頂皇冠的“吾皇的傘”,通體碧綠、瞪大眼睛、張著大嘴的青蛙勺子,鋼絲球花束,綠頭魚頭套,“賣崽”的青蛙……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丑萌風”刮不到的地方。它們是如此有市場號召力和影響力,以至于有電商平臺專門開設了“競丑”比賽,某社交平臺上名為“丑東西保護協會”聚集了20多萬名成員。 “丑萌”的東西何以刮起這么強勁的風?坦誠說,無論是“銅奔馬”還是黏土濾鏡,如果按照傳統審美標準來框定,一定不能被劃入“美”的范疇,但在“不美”之余也多了些幽默、個性甚至滑稽、戲謔的意味。“丑萌”在年輕人中的流行,何嘗不是他們對松弛和自由的一種追求宣言?這不僅滿足了他們的情緒消費需求,也是好使的“社交貨幣”。 在各種技術的加持下,當美變得越來越容易、越來越精致,似乎也意味著越來越遠離真實。濾鏡文化和美顏經濟盛行,也助推社會審美漸趨單一。不過,越如此,也越讓人產生審美疲勞,越想要抵抗和逃離。精致美跌落“神壇”,“丑萌”逆勢破圈走紅,恰是審美“逆反”的注解。相比千篇一律的美,年輕人似乎更青睞別具一格的丑。年輕人跳出精致美的“圈圈”,選擇擁抱粗糙的“丑萌”,是個性和審美自信的彰顯,也是其重視真實的心境外顯。所以說,當一種審美可以成為趨勢,當然與藝術創作和呈現的特點有關,但背后一定有更深層的社會文化動因。 “丑萌”能紅多久?估計沒有人能給出確切的答案,但相信它作為年輕人發掘的另一種審美,將會長久地存在于“審美”這個大的集合中。社會物質條件的極大改善,文化環境的日益包容,讓年輕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愿進行審美表達和創造,包括“丑萌”在內的趣味,豐富了我們的審美體驗,甚至對前輩來說也是一種“文化反哺”。 也許是試錯,但這種實踐探索依舊寶貴,值得我們呵護和珍視。不妨給他們更多一些的寬容,更多一些的鼓勵,正如前面提到的“丑東西保護協會”的口號——去發現被囿于固有形態之外的美。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