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還柳”背后是不變的人民立場
2022-05-17 17:20:56?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近日,西湖柳樹換月季一事引發持續關注。5月11日,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多個網絡平臺都被西湖邊幾株柳樹的去留話題刷屏。5月13日凌晨,此前被移走的7株柳樹補植完成。5月16日下午,針對此事引發民意質疑事件,杭州市召開“西湖風貌和文化保護”民意懇談會,誠邀專家、媒體人及市民代表建言獻策。(5月16日 澎湃新聞) 西湖移柳事件從10日晚發酵到16日召開懇談會,只用了不到一周的時間,其中體現了杭州的力度、溫度、速度,也從側面讓我們相信“移柳”更多的是無心之失。誠如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所說,被移走的7棵沿湖柳樹確實存在老化、空洞、“駝背”和傾斜現象嚴重等問題,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景觀管護也應尊重適地適樹原則和樹木生長特性,這才有了柳樹換月季的輿論發酵。 其實月季也不是不美,只是柳樹于西湖的意義關乎市民乃至國人的情感認同,不容忽視。要知道,桃、柳是西湖經典的植物配置。《西湖志》載:“濱湖垂柳萬株,間以桃杏梅李。”白居易有詩云:“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西湖十景”中,“柳浪聞鶯”“蘇堤春曉”都與“柳”有關。就這么驟然把柳樹換成了月季,如此景觀改造提升市民不答應也在情理之中。 “西湖移柳”看似只是不經意的小事,但洶涌的民意背后折射的問題值得深刻反思。西湖是杭州的一張名片,更是大家的西湖。西湖的每一棵柳樹都是景區的寶,它們已經融入文化本身,是歷史遺產不可分割的部分。以后對西湖的開發和保護,需建立在對自然景觀承載的文化內涵充分了解和應有敬畏的基礎之上,將文化傳承與保護制度進行有機結合,不能簡單的程序化,而要有更多的同理心。 此外,西湖移柳事件也是城市管理者治理水平的試金石,考驗著人民立場。各級干部當從中認識到,做好西湖遺產風貌和文化保護是實現人民共建共享美好生活的重要舉措,必須樹立人民至上的意識,在對西湖文化景觀進行保護提升與改造之前,應充分聽取社會公眾意見,問計于民、問需于民,讓更多的市民與游客參與到西湖的保護管理工作中來,真正使西湖成為人民的西湖。 新愁又到西湖柳,萬縷黃金拂人首。千百年來的歷史韻味,唯有柳樹尚在才能有處安放。西湖柳樹不是不可以新老更替,只是“間株楊柳間株桃”的種植方式不能變,一如人民至上的立場不能變。就像劉捷書記強調的那樣,希望全市上下,尤其是各級領導干部、權力部門,秉持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的態度,讓“楊柳依依”的昔日美景早日重現。(孟偉)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