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瓷傷農沒有贏家
2022-04-26 17:14:43?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150碗熟肉官司”熱度未過,又有甘肅一網店售80斤牛羊肉被索賠7萬余元。4月23日,甘肅的張新生(化姓)反映,他遭遇職業打假人“釣魚”索賠。有顧客在他的網店內兩次購買牛羊肉后,以商品為“三無產品”為由,要求店方退一賠十,索賠7萬余元。(4月25日 光明網) 正如網友的疑問,這類新聞咋就這么多?先說眼頭,重慶農民網上賣150份扣碗類熟肉被告案二審結果出爐,要求退還4500元貨款并給予十倍賠償,共計約5萬元。再看此前,四川一位豬肉攤老板在網上推銷自制的臘肉、香腸,被網友主動聯系一次性購買2000元產品后,提出退一賠十的訴訟請求。還有網店店主因銷售自家釀制的冬蟲夏草酒收到過法院的傳票。 被碰瓷的自制農產品類型雖然各異,但職業打假人的套路卻是驚人的相似:“三無產品”成了索賠神器。他們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以牟利為目的專門購買不符合法律規范的食品,要求懲罰性賠償,給不少安分守己的農產品店主帶來了損失。要知道,很多自制農產品并不具備專業包裝條件,本質上和街邊賣的烤紅薯、糖葫蘆沒什么區別,如此打假不得人心。 既是法律問題,那法律就應該站出來主持公道。一方面要厘清自制農產品的法律邊界,從法律層面明確什么樣的是家庭手工產品,什么樣的是預制品,對那些不適用于產品質量法、不能舉證土特產有害的產品不認定為“三無產品”。另一方面要增加職業打假成本,加強對職業打假人的甄別,對無理賠償請求駁回,對涉嫌敲詐勒索的予以嚴懲。當然,農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應該嚴格保證食品衛生安全,加強對有關法律法規的學習,依法辦理經營許可證,并嚴格在許可范圍內經營。 農產品一頭連著餐桌,一頭連著生計,碰瓷傷農沒有贏家。近年來,不少農民在網上售賣土特產,甚至有人成了直播帶貨主播,很多自制農產品逐漸突破地域界限進入人們生活中,豐富了餐桌。但自制農產品想要出圈,不可避免會出現一些新問題,需要在市場和法規的雙重作用下不斷磨合。我們期待更多安全優質的農產品走進千家萬戶,讓“菜籃子”“錢袋子”實現雙向奔赴。(孟偉)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