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式祭品”寄托了怎樣的哀思?
2022-04-06 15:28:01?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又是一年清明,“花式祭品”層出不窮。每逢清明各種祭品開始銷售,除傳統的“金元寶”“紙錢”外還出現了“冰箱”“電腦”“汽車”等現代生活用品,甚至“名包”“名酒”“豪宅”也是“應有盡有”,一些商家利用大家的祭拜需求和思念之情,大肆發展“白色經濟”,疫情發生以來,更有商家把“創意”的腦筋動到了防疫物品上,出現了紙扎防御用品口罩、疫苗等荒唐的產品,讓人瞠目結舌。(4月5日 中國新聞網) 清明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作為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既承擔著中華文化傳承的重要作用,也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重要時間節點。人們燒紙祭奠親人,再正常不過了,也是中華數千年以來的傳統習俗。但換個角度來講,時代在不斷發展,在國家倡導綠色祭掃、文明祭祀的大背景下,顯然有些格格不入。 “打蛇打七寸”,治理“花式祭品”迷人眼,要在“萬花叢中”精準打擊。監管的重拳要指向試圖博人眼球的商家,從源頭擊碎商家鼓吹“燒祭品可受保佑,造福子孫后代”的說法,以免“荒唐創意”成為消費者祭祀必備的“時尚單品”。尤其在特殊節假日需重點關注。在查處、警示、處罰等一系列措施后,不妨向商家講明“白色經濟”背后潛在的大氣污染、消防安全等問題,剛柔并濟,確保行業順應時代觀念轉型升級。 歸根結底,“花式祭品”是對祭奠逝者、緬懷先人、寄托哀思的祭祀本質的誤讀,有違慎終追遠的本質。祭祀者焚燒冥幣或其他紙札祭品,無非希望死者在陰間過上美滿生活,但其實對失去親人最大的緬懷不過是當世的我們能夠過得幸福美滿,斯人已逝,只要祭祀者心存敬畏之心,常念過世人恩德便是一種祭奠。對親人追思特并非此一種方式,不妨將紙錢換做鮮花、或在網上云祭祀。 當然,現代祭祀觀念深入人心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對待燒紙祭祀也不能“一刀切”,一紙禁令前,仍要回應民眾關切,兼顧群眾需求。大力宣傳是首要的,只有不斷科普,對焚燒紙錢的環境危害廣而告之,才能逐漸使人們改變觀念。對于有焚燒“剛需”的群體,有關部門要做好保障工作,設立特定焚燒地點、建立24小時消防預警系統等。若能在云祭祀上下功夫,將逝者生前照片、恩德等存放在設密“云保險箱”中,就能增加人們情感共鳴,更有利于現代祭祀觀念不斷“枝繁葉茂”。 清明之名,表征了這一時節的天氣是清新、明媚的,同時我們也應寄托“清新”的哀思,真誠地為親人帶去思念,營造文明祭祀的社會氛圍。(韓欣)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