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用戶“無視”隱私協議背后的無奈
2022-03-31 10:49:47?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561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0.9%受訪者很少或從沒閱讀過App用戶協議/隱私協議。調查中,64.1%的受訪者指出冗長復雜,用戶無法在較短時間內讀完或讀懂,54.5%的受訪者指出是不同意則不能用。 因為看不懂協議,索性不看;因為用不了APP,干脆不看;因為不相信商家切實保護用戶權益,看了白看。在大眾日趨關注個人信息保護的當下,有七成受訪者做出消極的判斷,并非他們不注重保護自己,而是在未知的安全風險與基本的效率之間選擇了后者。希望看懂用戶協議、隱私協議的需求依然龐大。 顧名思義,“用戶協議”應當屬于為用戶服務的協議,然而在不少情況中,“用戶協議”卻成為了APP竊取用戶信息、牽制用戶服務、干擾用戶維權的“賣身契”。自上述調查數據中,我既看到了用戶們的煩悶,看到了用戶們的無奈,還看到了用戶們的“敢怒不敢言”。進入了互聯網經濟下半場,怎能任由不透明的用戶協議自行其是? 廣大APP用戶的要求并不高。我們只想知道我們哪些信息被采集,會用在哪些領域,有沒有可能被分享傳播等等。試問,推出一份讓用戶看得懂說得上話的協議,很難嗎?試問,制作一款能讓用戶不提供個人協議仍可使用,或者有限制使用的APP,很難嗎?無論是從文法還是技術的角度看,都不難。只是有的APP運營方不愿推出而已。 無數的案例證明,公平協議當建立在對等的簽署條件之上。可惜,從過去到現在,我們看到的APP用戶協議簽署過程始終不對等。廣大用戶無法修改,無法提出異議,只能被動地選擇接受。信息不對稱,資源不對稱,簽署用戶協議后,各類APP就從原本的“服務者”成為了“控制者”。不斷輸出個人信息的用戶們,儼然成了“打工者”。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有人說要加強監管抽查檢測,有人說要提升自我保護意識,還有人說要制定用戶協議范本。看上去能都是“良方”,可實際上在APP海量翻新的環境下,在APP運營商主導的網絡空間下,根本不現實。我們需要的是從制度上拔高用戶的地位,讓APP用戶有更多的“話語權”。 例如,要求APP運營方推出“延遲型用戶協議”,允許用戶在使用APP后,視功能需求在簽署涉及個人信息采集的補充協議,保證用戶基本的準入權益。例如,要求網簽協議附帶鏈接消費者保護組織的“一鍵舉報”功能,允許消費者發現用戶協議中涉及霸王條款后,直接舉報。 眼下,互聯網經濟進入下半場,在網民依托APP與網絡空間深度交互的當下,我們必須保證廣大民眾不被不平等的用戶協議控制。廣大用戶不愿意在“已閱讀用戶協議”上,繼續當說謊者。加大保護力度,勢在必行。(嚴奇)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