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二維碼”傳播的背后是數字鴻溝使然
2022-03-18 16:31:17?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王先生是一位新冠抗疫工作人員,17日,王先生發現,在核酸檢測過程中,發現了多個無效的老人、小孩二維碼,詢問之后發現,這些市民都是通過微信朋友圈或微信群傳播的一個“老人小孩二維碼生成器”,在輸入姓名、電話、身份證號等個人信息后得到的二維碼。專家特別提醒:千萬別信!(3月18日 《華商報》) 沒有面部識別、手機驗證等雙向實名認證渠道,僅通過輸入個人信息便提供二維碼,怎么看都不嚴謹。反向觀之,或許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使用者嚴格輸入個人信息,積極參與疫情防控的嚴謹態度,竊取老幼群體準確的個人信息。當下,疫情防控趨于常態化,健康碼運用趨于日常化,“李鬼”混淆視聽之害不容輕視。 據報道,這款“老人小孩二維碼生成器”類似“西安市民一碼通”小程序提供的“西安市個人電子識別碼”。誠然,個人電子識別碼也屬于二維碼,但不是所有的二維碼都能用于識別疫情防控數據。 對比“真碼”與“假碼”亦不難發現,相較于官方二維碼,“老人小孩二維碼生成器”基于社交網絡傳播,不需要在微信訂閱號檢索,僅通過“掃一掃”便能打開。打開后則直接進入信息輸入欄,沒有相對復雜的按鍵步驟與識別步驟,輸入個人信息即可生成二維碼。簡單易操作的便利感,促使老年人與青少年舍繁求簡,不經意間受騙上當。 去年十一月便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第五條明確指出:“處理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和誠信原則,不得通過誤導、欺詐、脅迫等方式處理個人信息。”借幫助核酸采樣之名,采集個人信息,既不被法律所允許,也干擾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給予嚴厲打擊。 綜合來看,針對老人與小孩竊取個人信息,目標十分明確。不法分子抓住的正是尚未消弭的數字鴻溝展開個人信息采集活動。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持續優化疫情防控相關二維碼的使用體驗,不斷提升便利度,實現“良幣驅逐劣幣”。同步進行廣泛的教育宣傳,引導中老年群體與青少年準確識別二維碼,防范不法侵害。(嚴奇)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