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測評,如何讓消費者更安心
2021-12-03 19:12:14?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移動互聯網的普及、電商平臺的發展,極大豐富了廣大網民的購物選擇,也在一定程度上給消費者帶來了“選擇的煩惱”。近年來,作為品質產品的淘選者,第三方測評平臺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在為消費者提供各種產品使用體驗的同時,通過定性、定量分析各項指標,幫助他們擇優汰劣,成為頗受消費者歡迎的購物參考。 與此同時,新業態的快速生長也帶來了監管的新課題。由于沒有從業資質、準入門檻等硬性規定,第三方測評平臺隨意確定評測標準、虛假測評、惡意公關等行為時有發生。比如,經測評“好看又好穿”的籃球鞋,穿沒多久就嚴重開膠;經鑒定“不用再貨比三家”的保濕噴霧,噴到臉上后皮膚出現泛紅刺癢。近段時間,有關個別第三方測評平臺推薦不靠譜的話題持續引發討論。在測評行業快速發展的當下,如何培育良好的行業生態,成為各方關心的現實問題。 第三方測評,貴在保持相對獨立的第三方身份,重在做好測評服務,化解消費者對商品功效、價格、安全等方面的擔憂。如果是為了賺得流量、牟取利益,隱瞞或曲解測評數據,甚至搞虛假測評,那就完全背離了第三方測評平臺創立的初衷。長此以往,不僅會持續影響消費者提升消費體驗,也會打擊企業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的積極性,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后果。最后,第三方測評也會喪失權威,自毀前程。 今年初,廣東省公布2020年查處的反不正當競爭典型案例,其中一個就是某測評平臺通過設置不合理的比較條件,得出不利檢測結果,進而丑化相關公司形象。開展測評業務,必須以法律法規為依據、以公正公平為遵循。侵害消費者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對競爭對手進行商業詆毀,無異于飲鴆止渴,平臺免不了要負民事責任,或受到行政處罰。 欲茂其末,必深其根。一位行業從業者總結,測評的信譽是一點點積累起來的,“為了眼前的一點利益放自己的水,根本劃不來”。樸實的話語,道出了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關鍵。觀察市場上一些廣受好評的測評平臺,無一不是以嚴格的機制保證評測過程客觀中立、結果真實可靠。對這些平臺而言,嚴防利益沖突,確保檢測結果質量達標,是對產品生產方的基本尊重,是對消費者的高度負責,也是對自身公信力的有效維護。用戶信任是測評核心競爭力,專業公正是測評發展壓艙石,這應當成為整個行業的發展共識。 從更宏觀的層面看,不斷提升測評服務質量,既是對消費升級的積極回應,也是推動各個行業提質增效的催化劑。放眼實踐,有的平臺不斷完善評測標準,吸引了多家品牌廠商上門談合作,主動要求對產品進行抽檢;有的通過曝光存在安全隱患的問題產品,促進了多個產品品類國家標準的提高、市場監管的加強。事實證明,測評平臺只有嚴格自律、誠信至上,才能促使行業參與主體見賢思齊,督促相關企業始終在高質量發展的軌道上行進。 無論做什么產品、提供什么服務,質量永遠是第一位的。公信力不會憑空產生,謀求長遠發展的第三方測評平臺,理應為消費者提供更好服務。堅持以維護消費者正當利益為根本,當好供需雙方之間的裁判員,第三方評測才有可能讓更多消費者安心,不斷創造新的消費增長點。(呂曉勛)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