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漏掉這些人的權利和幸福
2021-07-27 08:48:57? ?來源: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近期,福建省幾條關于“我為群眾辦實事”的新聞報道讓筆者十分感慨。 省內某市一名25歲的女子在精神病防治院住院長達8年,盡管早已符合出院標準,但因沒有戶口、沒有監護人而無法登記身份、無人接收,按照相關規定始終辦不成出院手續。所幸,當地公安、民政、殘聯、醫保以及社區居委會等多部門聯動,特事特辦,為其辦理各類證件,指定監護人,最終成功辦理出院手續,讓她回歸社會。 這名女子之所以8年無法出院,是因為被整個社會的管理制度“漏掉”了:身份是“黑戶”、醫保系統“查無此人”、殘聯“沒有登記”……盡管她的情況符合各項社會福利政策要求,但由于沒有“制度身份”,撞上了社會管理的盲區,一直“漏掉”了應當享受的相關權利。幸運的是,當地有關部門和工作人員沒有因缺材料、缺證明、流程走不通等客觀原因束縛了主觀努力,群策群力滿足了遺漏對象的正當權利和正常需求。 作為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社會治理極其復雜,雖然各項制度日趨完善,但由于形形色色的原因,總有陽光雨露無法滋潤的角落。簡而言之,今后的社會管理實踐中仍可能出現類似現象。對此,我們需要思考如何盡可能減少遺漏的出現,如何在發現遺漏后立即彌補,如何形成一套遺漏處理長效機制。 制度的關愛才是解決遺漏問題的治本之策。一項探索,已經啟動——今年5月以來,我省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要求,開展困難群眾“漏?!薄奥┚取秉c題整治工作,對脫貧不穩定人口、邊緣易致貧人口等8類對象進行全面排查,把一批符合條件的人員納入了低保保障和臨時救助范圍。這種對可能“漏掉”對象的摸底排查,屬于從源頭上著手,有助于最大程度避免遺漏現象,也理當成為社會管理工作常態。 事實上,這類不斷推動制度完善的舉措還有不少。今年6月,福州市各級行政服務中心的政務大廳統一開設“辦不成事”專窗,專門受理群眾、企業辦事過程中遇到的“疑難雜癥”,便是將“特事特辦”制度化,為辦事群眾帶來了制度關愛。顯然,“特事特辦”可以成為一種長效機制,也值得加以借鑒,探索對遺漏對象沒有“制度身份”導致的各類難題,形成專門化、規范化、長效化的解決機制,及時“打上補丁”,廣泛造福于這個亟需關愛的群體。 盡管遺漏對象缺少正常的“制度身份”,但他們同樣渴望政策陽光的溫暖。因此,我們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要充分發揮人的關愛,探索建立制度的關愛,讓遺漏對象享受到民生福利。這既是一項善舉,也是一種責任。 (作者系福建日報駐福州站記者)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