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東南網評:活化利用讓文化遺產與人間煙火相得益彰
2021-07-18 20:24:21?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這座福州古厝真美,太美了!”17日上午,在福州三坊七巷的小黃樓,素有“最會提問的中國主持人”之稱的知名媒體人楊瀾,被參加第44屆世遺大會的記者包圍,成了受訪者。她以《尋夢·坊巷》沉浸式演出總策劃的身份,笑語盈盈地與記者分享了其對三坊七巷、對福州這座城市的美好印象。 福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福州的古建筑是構成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元素之一。2019年6月8日世界文化遺產日,《人民日報》重刊了2002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所作的《〈福州古厝〉序》,序言的字里行間,流露出他對古建筑保護的重視。始建于西晉末年的三坊七巷,是國內現存規模較大、保護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享有“中國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國明清建筑博物館”的美稱。福州牢記總書記囑托,將一座座名人故居活化利用為公共文化服務場館,以及文創空間、打銀鋪、角梳店、小吃店等多元化的業態,古老建筑與現代生活融為一體,使得三坊七巷煥發新生,游人絡繹不絕。 “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代史。”從這里走出了一大批對中國近代史產生了重要影響的歷史人物,如林則徐、嚴復等等。如今,三坊七巷已是福州文化地標,也是福州大力推進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代表作”,成為全國城市街巷修繕的典型樣板,各地紛紛前來取經,學習保護、修繕、利用老街巷,在保護與開發之間取得平衡的先進經驗。 一直以來,福建省委、省政府和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修復工作。按照規劃方案,三坊七巷保護修復工程以“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和“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方針為準則,遵照“政府主導,居民參與,實體運作,漸進改善”的指導思路進行。從實踐來看,三坊七巷的真實原貌得以保存,并兼具保護和生活于一體,文物建筑與人間煙火相得益彰,令其真正“活起來”。 福州不僅有三坊七巷,還有朱紫坊、梁厝、南公園等眾多歷史文化遺產。作為“八閩雄都、神州名府”,福州有著7000多年的歷史文化積淀和2200多年建城史,歷史遺存豐富,人文底蘊深厚。楊瀾稱福州為“寶藏城市”,實乃名副其實。為保護古厝文化遺產,福州市專門成立古厝保護開發集團,形成古建筑保護修復、街區商業運作、文旅開發到品牌培育的縱向一體化產業鏈條。以舉辦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為抓手,福州在2021年開展新一輪古厝普查登記和保護利用專項行動,已修繕古厝171處,培育古厝活化利用精品工程54處。 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開幕式在福州舉行,這是中國在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領域承辦的最高規格的國際會議,充分證明福州活化利用文化遺產的優秀成果,得到世界組織的高度認同。習近平指出,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是人類文明發展和自然演進的重要成果,也是促進不同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載體。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這些寶貴財富,是我們的共同責任,是人類文明賡續和世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是福州的根脈與魂魄。站在歷史的厚重基石上,放開胸襟,盡情展望未來,才能更好地開拓發展。在這里,守舊與創新并不相悖,活化利用文化遺產是對歷史的負責,本身也是一種創新,給文物注入現代元素,讓文物“活起來”,讓現代人體驗到文化遺產的無窮魅力。福州本著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精神,認真傳承歷史文脈,切實做到了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為活化利用文化遺產做出了巨大貢獻。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福州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福州都市圈是繼南京都市圈之后誕生的第二個國家級都市圈,區域經濟發展潛力巨大。山水城市特色凸顯,閩都文化魅力綻放,福州正朝著現代化國際城市的目標加速邁進。借助世界遺產大會的盛大召開,福州向全球多方位展示千年古城的魅力風采、活化利用文化遺產的優秀經驗和現代都市的高水平治理能力,描繪新時代的發展藍圖,抓住發展機遇,開啟新的征程,為“寶藏城市”增光添彩。(江德斌)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