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法治方式優化營商環境
2019-11-20 15:01:4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近日,世界銀行發布的《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顯示,我國排名比去年上升15位,名列第三十一。這是我國連續第二年位列營商環境改善幅度全球排名前十。從一定意義上說,這是我們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取得的重要成果。在今年2月召開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習近平同志深刻闡述了“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這一重要論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我們要進一步打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加快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在營商環境建設中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提供堅強制度保障。 把平等保護貫徹到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各個環節。平等是法治的內在價值。優化營商環境,就要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堅持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平等對待。今年出臺的外商投資法,強調對外商投資企業依法平等適用國家支持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保障外商投資企業依法平等參與標準制定工作,政府采購依法對外商投資企業在中國境內生產的產品、提供的服務平等對待。這一舉措有利于提振境外投資者信心,激發投資熱情。此外,還應在市場準入、審批許可、經營運行、招投標等方面,為民營企業打造公平競爭環境,給民營企業發展創造充足市場空間。推進產業政策向普惠化、功能性轉變,清理違反公平、開放、透明市場規則的政策文件,推進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同時,加強對非公有制經濟產權保護,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增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感。 促使行政權力在法律框架內有序運行。規范權力運行是法治的客觀要求。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要求我們堅持用法治來劃定政府和市場的邊界,尊重市場經濟規律,注重通過市場手段調節各類主體的利益關系。只有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讓權力在法治軌道上運行,才能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不斷破除制約經濟發展和社會活力的體制機制障礙,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有效激發市場內在動力和活力。當前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規范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做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從實際出發,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以規范的程序、科學的決策維護重大公共利益、維護人民合法權益,促進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 建立健全法律規范體系。沒有一套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優化營商環境就會缺乏明確的規范依據和制度支撐。這就需要把工作重點放在完善制度環境上,健全法規制度、標準體系,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強普法工作。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基礎性行政法規,《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將于2020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該條例總結我國優化營商環境的經驗做法,將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改革舉措用法規制度固定下來,圍繞貫徹新發展理念、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關系、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進行有針對性的制度設計,確立起對內外資企業等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的營商環境基本制度規范,為打造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和法治化營商環境提供了制度保障,標志著以政府立法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提供制度保障邁出實質性步伐,在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應把學習宣傳貫徹實施該條例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一項重要任務,切實抓緊抓好。 凝聚依法治理的強大合力。立法、執法、司法打好組合拳,多點發力、多方配合,才能為企業發展創新提供法治支撐,促進企業合法誠信經營。對食品、藥品等領域的重大安全問題,應拿出治本措施,對違法者用重典,用法治維護好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這就要求我們堅持“拉高線”與“保底線”并重,創新監管方式,寓監管于服務之中,強化源頭治理和質量安全監管,探索適應新業態特點、有利于公平競爭的公正監管辦法,推進“互聯網+監管”。加大打擊假冒偽劣產品力度,堅決遏制重特大質量安全事故發生,對企業違法經營侵犯人身權、財產權等行為堅決嚴格依法懲處、公開曝光,提高企業違法違規成本,不斷提高監管效能,使市場既充滿活力又規范有序。 加強涉外法治專業人才培養。當前,全球經濟競爭日趨激烈。這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營商環境的競爭。人才往哪走、資金往哪流、項目在哪建,說到底取決于哪里的機會多、障礙少、效率高、服務好。我國已深度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要在國際競爭中贏得優勢、掌握主動,必須在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上取得更大進展。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加強涉外法治專業人才培養,積極開展涉外法律服務,保障和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高校的政法院系可以與涉外法律服務機構等實務部門建立聯合培養涉外法律人才的協同工作機制,將優質涉外法律服務教學資源引進高校,強化實踐教學。擴大對外公證合作,加強國際執法司法合作,推動建立國際商事調解組織,培養一批在業務領域、服務能力等方面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涉外法律服務機構。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特別是營商環境,廣泛吸引各方面人才來華創新創業。 (作者單位: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