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零售行業多信奉“渠道流量邏輯”,而Costco尊崇的是“需求邏輯”,其“性價比提高效率”的模式,正好順應了中國城市消費者的需求。 27日,美國知名會員制倉儲超市Costco在上海開了第一家店。僅一上午的時間,瘋狂的消費者已經將門店圍堵得水泄不通。當天下午,Costco不得不暫停營業。28日,由于上海消費者的熱情依然不減,Costco宣布,于當日起將賣場內購物人數控制在2000人以內,并有警方協助疏導賣場周邊交通。 從中國實體零售承壓的行業背景來看,Costco的盛況讓人有些恍惚。二十年前,1996年,當沃爾瑪亮相深圳羅湖時,中國市場還是夫妻店、雜貨鋪的天下。沃爾瑪以國際連鎖賣場之勢,在中國市場予取予奪,蜂擁上門的消費者同樣踏破了沃爾瑪的門檻。 二十年后,同樣是超級賣場的Costco才姍姍來遲。而此時,中國已經經歷了兩場零售革命:沃爾瑪帶來的連鎖大賣場趕走了個體商戶,隨后,電商平臺又不斷吞食著實體零售的蛋糕。此時此刻,線下零售大敗退幾乎是全民共識,Costco實在不太像是一個弄潮兒。 就模式來看,Costco有些逆向而行的意思。Costco的經典模式,是會員制有限精選商品。前者是古老的收費會員制,與互聯網信奉的免費邏輯格格不入;后者更難言性感,有限是對無限游戲的否定,而定制商品,是對行業供應鏈的深度改造,是更苦更累的生意。 但Costco恰恰是憑借這些不夠性感的理念贏得了時間競賽。在Costco的賣場中,消費者可以用最低的價格一次性購買到生活最需要的商品,這種“性價比提高效率”的模式,正好順應了中國城市消費者的需求。 如果用中國零售行業的習慣邏輯,的確很難理解一家老牌賣場的火爆。中國零售行業無論是傳統電商平臺還是更傳統的線下賣場,此前信奉的都是“渠道流量邏輯”,所思考的核心,都是“如何更有效率地獲客和銷售”。 隨后的傳統電商平臺,也延續了這套渠道流量打法。流量電商的本質,是將線下的流量和渠道搬到了線上,只要圍住消費者,就能利益最大化。 相反,Costco做的,卻是更慢的需求邏輯。所謂需求邏輯,是站在垂直消費者的角度思考問題,通過各種手段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在這套邏輯里,渠道是為了滿足消費者需求而服務的。比如說,Costco的會員費、定制商品等,都是為滿足中產消費者的“性價比”需求而設計的。 零售行業向來喜歡圍繞“人、貨、場”三個要素做文章。但事實上,過去三十年,多數從業者都弄反了次序,執著于建立一個“場”,將“貨”賣給“人”。一旦流量陷入瓶頸,就不得不去想辦法創造新的銷售通道。 于是,從大賣場、線上電商再到線上線下融合,都是為零售行業尋求渠道解藥。 前段時間,某科技自媒體認為“新消費”的滔天巨浪即將到來,這一概念迅速引發了行業的討論。用“滔天巨浪”來形容或許有些夸張,但這個概念之所以引起重視,也正是基于對某些流行概念的反思。 中國的品牌商和零售商,在滿足新的消費者需求層面,顯然做得還遠遠不夠。 當一家從需求邏輯出發的Costco出現,中國零售行業,或許應該再度回顧一下711便利店創始人鈴木敏文的名言:商業的本質就是人的事業。 □馬文(媒體人)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