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古厝>序》回答了怎樣的時代命題
2019-06-10 10:58:10?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福州派江吻海,山水相依,城中有山,山中有城,是一座天然環境優越、十分美麗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來到戚公祠、林文忠公祠、馬尾昭忠祠等福州景點的游客們往往會沉醉于這些歷史古建筑雕梁畫棟、巧奪天工的精美絕倫,驚嘆于戚家軍、林則徐、福建水師抗御外辱、守衛家國的慷慨壯歌…… 6月8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天出版的《人民日報》,重刊習近平總書記17年前所作的《<福州古厝>序》。2002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為《福州古厝》一書撰寫了序言,深刻揭示福州本地古建筑的豐富文化內涵,作出了保護好古建筑、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歷史、保存城市文脈的重要論斷,闡明了經濟發展和生態、人文環境保護同等重要的關系。一系列開創性的工作理念和實踐方法,為延續福建文化的“根”與“魂”奠定了堅實基礎。 重溫這一重要文獻,我們更加深刻領悟到黨和國家對保護文化遺產的高度重視和戰略遠見,更加深刻認識到保護好古建筑、保護好文物的重要性。這對于更好傳承文明、增強文明自信,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關注和保護文化遺產,必將產生深遠影響。 保護歷史文物和文化遺產,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歷史文物和文化遺產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物質載體,在幾千年歷史長河中,我國各族人民創造豐富的歷史文化財富,留下了大量文物遺存。文明如水,潤物無聲,每一種歷史文物和文化遺產都延續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不斷加大文物保護力度,讓我們的城市建筑更好地體現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時代風貌,有助于我們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凝聚偉大民族精神,為實現民族復興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動力。 保護歷史文物和文化遺產,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為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需要。城鎮化、現代化是大勢所趨,但城鎮化和現代化并不意味著造就海量“鋼筋塔叢”“水泥森林”。“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領導者,既要重視經濟的發展,又要重視生態環境、人文環境的保護。”正如習近平同志指出的,經濟發展與保護文物、保護古建筑,“二者應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從故宮博物院到廈門鼓浪嶼,從福州“三坊七巷”到廣州永慶坊,一個個文化遺產保護案例啟示我們,傳統與現代完全可以融合發展,創新與傳承完全能夠相得益彰。下好城市建設的“繡花功夫”,在延續歷史文脈中創新城市建設,實現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的相得益彰,這樣的城市才能生機勃勃,這樣的生活才能充滿馨香。 一位學者說,“每一個民族的文化復興,都是從總結自己的遺產開始的”。歷史文化遺產記錄著我們歷史的光輝過去,承載著我們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保護和傳承歷史文物和文化遺產,像習近平總書記矚望的那樣,“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我們就能守護好我們民族的“根”與“魂”,呵護好國家和人民的未來希望。 |
相關閱讀:
- [ 06-10]河南啟動文物保護集中入戶宣傳活動
- [ 06-10]永安“互聯網+文物安全志愿服務”APP上線
- [ 06-07]因火災隱患突出 福建省10家文物建筑單位被曝光
- [ 05-31]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 六一免費對孩子開放
- [ 05-29]武夷山市開展系列活動 讓文物和文化遺產“活”起來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