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的問題不在于一時反壟斷案的輸贏,而在于其產品的競爭力的下降。 美國最高法院周一經法官投票,以5票支持、4票反對的投票結果,判決蘋果公司在一項關于其App Store的反壟斷案件中敗訴。 對此,蘋果回應稱,App Store“根本不是壟斷”,它允許開發者自己為應用產品定價。蘋果還表示,App Store上的“大多數”應用都是免費的,因此公司實際上“沒有從這些應用上獲得任何收益”。 消費者可以就App Store提訴訟 美國最高法裁決的這一訴訟,2011年由羅伯特·佩珀和其他三名iPhone用戶首次提起。這些用戶認為,蘋果通過Apple Store向開發者收取30%的抽成,是對壟斷的不公平利用,其導致應用的價格上漲,最后都轉嫁給了消費者。 蘋果認為,公司只是應用開發者的中介角色,是開發者自己為應用設定價格,并向蘋果支付傭金。更直白地說,蘋果的意思是,我只是向開發者收錢,并不關消費者的事,所以消費者不能直接起訴我。 現在,美國最高法院5票支持、4票反對的投票結果,意味著iPhone用戶可以就此問題繼續向蘋果提起訴訟。 當然,這也只是說,消費者可以就此向法院起訴蘋果公司,并不意味著消費者一定能贏。但從資本市場的反應來看,后續出現集體訴訟,甚至蘋果公司敗訴結果,應該是大概率事件。而一旦蘋果敗訴,訴訟可能導致的罰款金額將高達數億美元。 截至北京時間5月13日22:11,蘋果股價重挫5.63%,市值蒸發逾500億美元——當然,這可能是多重因素的影響。 “過路費”模式曾是蘋果成功法寶 App Store這種“過路費”模式,曾是蘋果成功的原因。在iPod時代,盜版MP3困擾歐美音樂產業,iTunes帶給音樂人新的營利渠道,而App Store則是這種模式的延伸。 App Store不僅使開發者收益有了保障,同時也建立了嚴格的準入門檻,杜絕垃圾軟件,使得整個生態得以持續發展。可以說,App Store體系是蘋果成功的法寶,也給蘋果帶來了豐厚利潤。 但隨著行業發展,這個模式也產生了很多問題。 2017年4月,蘋果與微信就曾為打賞爭執不下,微信停掉了iOS版中的打賞功能。隨后,微博、知乎等應用也陸續在其iOS版本內取消了相關功能。 事情的起因也是源于這30%的“蘋果稅”。蘋果將打賞這種小費形式也歸類為應用內購買,每一筆費用都要抽取30%的分成。根據這個邏輯,包括資訊類、付費問答、直播平臺等在內的諸多應用,都要被收取高達30%的費用。 5個月后,也就是2017年9月,蘋果又一次修改了App Store的審核規則,取消了對于第三方應用打賞抽成的規定。對于應用平臺上個人對個人的打賞,蘋果不再抽成30%。 不過,蘋果的不抽成,僅限于打賞,在軟件購買上,蘋果公司仍然會抽“稅”。一直以來,和應用開發者分成就是App Store的盈利模式。銷售應用的利潤蘋果拿三成,開發者拿七成。該規則同樣適用于走應用內購(In-AppPurchase)渠道,提供用戶訂閱、游戲內虛擬貨幣、游戲級別、獲取高端會員內容或者提供完整功能版本等。 所以,一直以來,開發者與蘋果之間都存在博弈,這一次引入消費者到這個法律關系中來,是開發者與蘋果之間抽成與反抽成博弈的一個延伸。 決定博弈勝負的,還在于蘋果自身 在未來的訴訟中,或許蘋果會敗訴、被罰款,但長期來看,決定博弈勝負的地方,不是法院,而是市場——蘋果真正的危機還是在于市場、產品競爭力的衰退。 一直以來,因為有“蘋果稅”的存在,開發者與平臺都會促使消費者使用安卓平臺。如果說,之前蘋果由于創新力強,產品吸引力大,還能牢牢吸引消費者的話,那現在隨著華為等安卓廠商的崛起,蘋果的吸引力正逐步下降。某種程度上看,這才是對蘋果的最大打擊。 回顧全球科技發展史,我們會發現,反壟斷的作用其實沒那么大。當年,在PC全盛時期,微軟操作系統的壟斷性非常大,如今的蘋果難以比肩。但是,在向網絡時代的過渡中,網景瀏覽器深受消費者青睞。微軟曾試圖借助操作系統的壟斷力,在操作系統中免費綁定瀏覽器,借此打壓網景,并稱之為:買汽車自然會配大燈。 但是,之后的反壟斷訴訟并未影響到微軟的地位,真正影響微軟地位的,是谷歌的崛起,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安卓系統的崛起,是Facebook的崛起。 所以,蘋果的問題不在于一時反壟斷案的輸贏,而在于其產品的競爭力下降。某種程度上,這與App Store強大的盈利能力不無關系——正如古人所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蘋果的憂患也在眼前。 □劉遠舉(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