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事件會成為壓垮共享經濟概念的稻草嗎?”前不久,滴滴順風車事件引發爭議,不僅讓企業站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同時也將話題延伸至共享經濟這一“互聯網+”時代的新業態。有媒體日前刊發文章指出,進入2018年,以網約車、共享單車等為代表的共享經濟企業在經營管理上暴露出許多問題,說明在經歷了初始階段的“火熱”后,共享經濟發展已進入拐點,面臨著重構調整。 很顯然,“拐點論”的提出,與共享經濟近年來的一系列表現直接相關。自2015年以來,以網約車為代表,共享經濟一下子就進入了高歌猛進階段,共享單車、共享雨傘、共享充電寶等如雨后春筍般“瘋長”,形成了新的“風口”。然而,僅僅過了一年多時間便風云突變:共享單車領域,不少企業尚未完全站穩腳跟,便在激烈的競爭中相繼倒下;共享雨傘、充電寶等領域,看似站在風口,卻未能成功“起飛”就遭遇“偽共享”的質疑,處在尷尬境地;還有一些企業,把“共享”當成了標簽,炒作“共享衛生巾”“共享睡眠艙”等概念,不但淪為笑柄,更傷害了用戶對共享經濟的認同。 表面上看,上述很多企業的倒下是經營管理上出了問題,或者說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但追根溯源,共同點則在于其扭曲了“共享經濟”的本意。通常認為,共享經濟是由美國得克薩斯州立大學教授馬科斯·費爾遜和伊利諾伊大學教授瓊·斯潘思在1978年發表的一篇合著論文中提出的,其核心在于由第三方創建的、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市場平臺撮合供需雙方交易,從而增進社會資源的配置效率。可見,共享經濟的關鍵是建立基于信息技術的資源配置新機制。反觀共享單車、共享汽車等,之所以最終變成了一個重資產型行業,關鍵在于其在創建發展過程中專注的并不是匹配供需,而是致力于增量供給,更像是把傳統的出租車行業改頭換面,貼上了新標簽。拋開需要大量的資產和管理投入不論,僅從名義上就難免有“偽創新”“偽共享”之嫌。 應該看到,諸如網約車等部分共享經濟形態,一定程度上契合了用戶的現實需求,體現了互聯網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趨勢。對于這樣的共享經濟而言,理應突出的是平臺管理和責任。然而,回望其發展,在資本的“催熟”之下,走的卻是“同行拼殺—謀求獨大—收割用戶”之路。這背后遵循的是“跑馬圈地”的資本擴張邏輯,看重的是保持一家獨大的體量地位,卻偏離了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需要不斷重視和強化的用戶權益和社會責任。實踐證明,對于共享經濟第三方平臺來說,要實現可持續發展,效率和責任是不可偏廢的兩塊基石。離開了用戶的認可,在資本輕易就可以催生出另一個競爭者以及趨于嚴格的監管條件下,所謂的“壟斷地位”終究也只是一道脆弱的護城河。 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今年2月發布的《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年度報告(2018)》顯示,2017年中國共享經濟市場交易額約為49205億元,比2016年增長47.2%。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重中之重就是提高整個社會資源的配置效率。由此而論,共享經濟不僅在當下而且在將來,應該也一定會大有可為。因此,如果說共享經濟發展目前已進入了一個拐點,那么這個拐點所昭示的,并非是行業衰退的趨勢,而是對整個行業必須回歸理性的警醒。共享經濟發展,固然允許試錯,但更需要向著正確的方向調整變革,如此才能更具生命力,不負創新之名。 |
相關閱讀:
- [ 09-18]走進“共享單車小鎮”:訂單萎縮 電動車變主流
- [ 09-17]共享經濟進入拐點 釋放積極作用才能滿足消費需求
- [ 09-16]全民共享科技創新——2018全國科普日見證公民科學素質提升之路
- [ 09-13]【央視快評】共享新機遇 開創新未來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