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招聘陷阱”網絡平臺不能做旁觀者
2018-07-24 18:01:45?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近年來,中國在線招聘行業步入高速發展期,較之線下人才市場的高成本,網絡招聘具有無地域限制、方便高效、費用低等特點,更受到求職者尤其是年輕人的青睞。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5名職場人士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9.9%的受訪職場人曾通過網絡招聘平臺求職。 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網絡招聘巨大的空間也為犯罪提供了溫床,據中國裁判文書網顯示,近年60起通過58同城、趕集網發布虛假招聘信息的詐騙案例中,248名被告人通過發布虛假招聘信息詐騙,超過5500名被害人受騙,詐騙金額近億元,甚至有人落入賣淫窩點、詐騙集團。 虛假招聘信息、招聘騙局的危害無需重復贅述,而且相關部門也曾多次要求對互聯網招聘平臺實施集中整治,在加強監管的背景下,在線招聘亂象已有所控,可效果離公眾所期似乎還有很大距離。 根據我國《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第十三條規定,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向上網用戶提供良好的服務,并保證所提供的信息內容合法。也就意味著,網絡平臺對發布的招聘信息具有“保證所提供的信息內容合法”的法律責任。 盡管求職者有訴求,法律有明文規定,現實中受害者真正能夠站出來拿起法律武器向平臺追責的少之又少,為何?關鍵還是因為網絡招聘門檻低、形式多樣化,一旦產生糾紛,消費者舉證較難,而且損失不大者大部分選擇忍氣吞聲,即使進行投訴,常常也因案值小、取證難、異地無法監管等原因而不了了之。 因此,防范“招聘詐騙”套路,除了監管部門不定期開展系列行動打擊網絡招聘詐騙行為之外,國家應盡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網絡平臺責、權、利,并在相關案件的刑罰上體現其危害性的責任承擔,促使平臺能夠自律地加強招聘信息發布方營業執照、組織代碼、人臉識別、芝麻信用分等綜合資質審核,從源頭上掐斷不法分子滋生的土壤。 騙子須嚴打,防騙課更需補上 學生屢屢被騙,凸顯的正是個體防騙能力缺失。這也再次提醒人們,大學生要在提升防騙能力上強化自我修煉,其實揭露騙局的新聞很多,平時多看書讀報,這對增強防騙意識,提升防騙能力大有裨益。騙子必須嚴打,防騙課更需補上,只有使防騙能力不斷提升,方能最大程度避免上當受騙。(孫維國)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