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經貿爭端當前正處在微妙階段,一方面雙方訴求似乎相距甚遠,另一方面雙方會談仍在進行中,溝通并未中斷。如何打破僵局?外界有多種分析評論,筆者認為對中國應有一個相對準確的理解,這是關鍵。準確理解中國并非要美方同意中國的所有利益訴求,而是既有歷史觀又有現實性地完整看待中國,理性表達美方的關切所在,從而達到可能的雙贏。 首先是政治理解。中共十九大后,隨著中國新一屆政府組建完成,中國的中央權威性空前提高,體制團結有效。評判該體制是一個政治學議題,但和這個體制進行經貿博弈,對其政治擔當、領導決心、團隊執行力應理解到位,免得誤判。相比,美方總是沒有統一授權、觀點各異,這與中方始終有充分授權、指揮統一,區別明顯。 其次是經濟理解。和美國相比,中國經濟上仍是弱者,但中國的GDP、貨物貿易量、外匯儲備額等等經貿指標已具相當規模。可以這么說,美方從未與這么大體量的經貿對手博弈過,加之體制因素,美方以前在該領域的所謂成功經驗對中國基本不適用。中國古典兵書《孫子兵法》一再強調:知己還需知彼。否則自話自說極可能誤己害人。 還有歷史理解。美國的歷史,從“五月花號”至今不到400年、獨立戰爭算不到250年、南北內戰統一不過150年左右;中國文明史保守算也有4000年、有連續記載的歷史接近3000年、統一國家的歷史2000多年。歷史尺度的巨大差異使得雙方都需要花大力氣理解對方,中方如此,美方亦如此。中國是一個文化上早熟的國家,其早熟程度超出了大部分美國人的想象;自公元1000年前后的宋朝開始,中國的主體民族對外基本采取防守態勢;自19世紀中葉以來100年,中國飽受外部列強欺凌,等等。中國是禮儀之邦,又有強烈的民族自豪、自尊感,歷史鑄就的性格特征但愿美方能夠理解。當然,一般意義上美方并無理解中國歷史的義務,但希望中國配合其解決美國經濟某些失衡問題,了解中國的歷史即使從美方利益考慮也有利無害,中國2000多年前有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他說過一句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最后但并不是最不重要的是文化理解。中國文化既博大精深又隨處可見,對中國文化的把握有助于美方解決中美經貿爭端。如果說文化過于抽象,那么文化的具體體現如文字更值得正確理解。比如,中方公開告知美方,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是中美經貿方面的習近平主席特使,結合具體語境,中文表達的信息已經相當明確:你方姆努欽是美國總統的特使,我方劉鶴也是中國國家主席的特使,一是國家名義的對等,二是元首賦予的權威。問題的解決是他們兩人共同的使命。如果對此都無法正確理解、有效把握,正確解讀中美經貿問題從何著手?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