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曬嫁妝曬公益”是移風易俗的新標桿
2018-01-05 17:08:07?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人情來往知多少,請帖數不了。今日盛行應酬風,鈔票不堪回首口袋中。親朋友情應猶在,只是規模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杯杯酒水肚中流。”這首改頭換面的《虞美人》可謂道出了群眾對于民間迎來送往的苦悶不堪心理。 移風易俗勢在必行,用先進時尚的文化構筑一道“防火墻”更是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中之重。福建泉州針對之前不良習俗的蔓延通過緊抓“關鍵少數”、發揮“村規民約”的作用等,持續開展移風易俗的攻堅戰,在扭轉奢侈浪費、相互攀比的風氣的同時,更是形成了“不曬嫁妝曬公益”、“厚養薄葬盡孝道”等向善之風,做法值得借鑒。 客觀而言,移風易俗是一場積極的文化變革,需要靠文化的滋養和浸潤,更需要榜樣的引領和制度的發力。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干部”,老百姓的話雖然樸實,但闡明的道理非常清晰明白,因此在移風易俗這場長期的戰役中,我們的黨員領導干部必須起到帶頭作用。泉州市2014年就出臺《泉州市厲行節約文明舉辦婚喪喜慶事宜的暫行規定》,率先對黨員干部及其子女的婚嫁行為進行約束;另外,該市還注重發揮各地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機關黨員干部、鄉賢、企業家等“關鍵少數”的表率作用,凡此種種,無不是以典型帶動的方式全面引領清新淳樸的社會風氣。 其次,利用村規民約凝聚更多居民的共識。泉州許多鄉村、社區的“村規民約”就釋放了一個積極信號,因為“村規民約”凝聚了村民的共識,取得了他們的大力支持,也體現了契約精神,對強化村民的自律意識也很有幫助。 第三,通過先進文化來增強社會責任感。“明朝我輩沖天日,且看江山轉亦新”,移風易俗最終受益的還是廣大群眾,因此在大力實施移風易俗的同時,還需要充分挖掘富有地域特色的傳統文化來充實百姓的頭腦,讓他們樹立見賢思齊的意識,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2016年以來,泉州簡辦紅白喜事節約下來用于捐贈的資金達4.9億元,不僅完善了社會福利事業,還潛移默化地把很多村民從酒桌、牌局轉移到了球場、圖書館,泉州的優序良俗漸成風氣等就可作為鮮明例證。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