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由北京公園“相親角”現象引申出的“中國式相親鄙視鏈”成為各大社交媒體的熱門話題。其總結歸納出籍貫、戶籍、房產、學歷、收入等幾大相親市場“定價”要素,許多家庭以諸要素作為嫁娶的門檻條件,至于情感,似乎成了組建新家庭最不需要考量的部分。 也許有人認為,“相親角”現象只是父母婚戀觀的縮影,并不能全然代表年輕人的想法。但從報道中的一些細節來看,許多父母出面的“條件相親”,子女不是全然不知,甚至有些家長直接帶上了孩子開出的“清單”。至少可以說,“相親鄙視鏈”真實地反映了一部分年輕人對待婚姻的態度。 客觀而言,無論是自由發展戀愛或是以相親形式接觸交往,擇偶本身難免附有個人的取舍傾向。容貌、家庭、學歷,不同的人選擇上各有側重,會考慮這些因素很正常,也不為過。然而,當各項標準堂而皇之地攤在陽光下,嚴苛對照毫不含糊地分類作比,當愛情觀、人生觀徹底被財富觀所取代,婚姻頓時成了不折不扣的“愛情買賣”。 事實上,“相親鄙視鏈”所代表的婚戀觀來得一點也不突然。過去的幾年,隨著經濟的發展,個人、家庭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家庭與家庭間的差距漸漸拉大。這樣的差距,讓一些人產生了對婚姻這樁“家庭重組”事項的“審慎”。所謂好的婚姻,被簡單地定義為個人、家庭上升的跳板。 相似的觀念在城鄉以不同的標準呈現并發揮影響。在城市,“有房有車”成為普遍認同的結婚標配,以至于一個姑娘選擇了無房無車的配偶,在外人眼里不是犯傻就是失敗。而在農村,近年來不斷攀高的彩禮費,讓婚姻無異于交易行為。 從傳統來看,中國一直講求門當戶對,封建家長制下,父母包辦婚姻,罕有的愛情選擇橋段,不是文學段落里的想象,就是現實生活里慘淡收場的悲劇。自“五四”到新中國成立,《婚姻法》的制定,再到改革開放,國家的一次次轉變,改革開放的縱深,也帶動著社會觀念、婚姻觀念的解放。年輕人自由交往、自由戀愛,情感作為婚姻締結的基礎條件,是越來越多的人發自內心的選擇。但如果說純經濟考慮的婚姻是物質化的結果,那么可以認為,它其實成為物質化下的觀念倒退。 如今的以條件論婚嫁,丟棄了價值觀,也放棄了個人的情感選擇。條件相當締結連理之下,婚姻淪為經濟組合。這樣的組合或許能維持表面繁榮的家庭財務報表,卻未必能換來幸福和諧的婚姻生活。更值得警惕的是,如此穩妥安全的慎重挑選,只是為了維系和鞏固家庭現有的財富累積,個人只是家庭之下的虛化“背景”。而放棄了個人理想、個人奮斗、個人努力,甚至情感抉擇的人生,其意義何在? |
相關閱讀:
- [ 07-13]“相親價目表”是弱者對婚姻的委曲求全
- [ 06-20]彌補制度漏洞,讓“假婚姻”無假可造
- [ 06-19]婚姻過錯方“賠當其過”更應少分財產
- [ 03-30]法律政策要小心呵護家庭婚姻
- [ 03-01]婚姻法解釋第“24條”,關鍵在準確適用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