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假廣告已成頑疾,去利治本才是良方
2017-06-22 10:30:25?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林瑤 我來說兩句 |
?6月20日晚,《虛假醫藥廣告表演藝術家和她的衛視之旅》一文刷屏朋友圈。文章揭露了一位頻現各地電視臺,至少身兼9個身份的“專家”劉洪濱(有時叫劉洪斌),數小時閱讀量破10萬。 “金雞百花沒有她的一席之地真是巨大損失。”“她是奧斯卡歷史上的最大遺珠。”網友紛紛調侃道,這位老太太內心肯定是住了個孫悟空,搖身就是72變,一會兒是苗醫,一會兒是蒙醫,一會兒又是漢醫;一會兒專治咳嗽,一會兒專治風濕,一會兒又會祛斑…… 說起來,電視播放虛假廣告的問題由來已久,并飽受詬病。和游醫藥販、街頭廣告不一樣,電視臺屬于“社會公器”,在大眾心目中具有權威性、公信力,是很多人接受信息傳播的重要來源。正因如此,不少虛假廣告昧著良心掙錢,它們瞄準的是相信電視的老年人,或“病急亂投醫”的特殊群體。另一方面,不同于一般虛假廣告,電視媒體長期播放此類信息,是以折損自己的影響力為代價,也會變相折損有關部門的公信力,實為飲鴆止渴。 這些年來,國家中醫藥管理部門等監管部門對假藥曾多番整治。2012年,重慶就有電視臺因播放虛假醫藥廣告遭刑事指控。去年“魏則西事件”后,國家廣電總局還印發通知要求,醫療養生類節目聘請醫學、營養等專家作為嘉賓的,該嘉賓必須具備國家認定的相應執業資質和相應專業副高以上職稱,并在節目中據實提示;嚴禁直接或間接宣傳醫療、藥品、醫療器械、保健品、食品、化妝品等企業、產品或服務等。可就算這樣,虛假廣告還是如同野草一樣“春風吹又生”。 這樣來看,問題恐怕出在電視臺的體制機制上,出在一個“利”字上。從張悟本、李一到劉洪濱,吃香的背后都有個別媒體“助推”。作為“推手”的它們大概也知道,向那些成天在朋友圈里轉“養生帖”“食品謠言”的人收割智商稅太容易,所以不惜以無良背書從假藥利益鏈中分一杯羹。 從國外經驗看,一些電視頻道通過收費訂閱、大數據制片等形式實現轉型,也給我們不少啟發。只有辦一批適應市場競爭的電視臺,才有可能遏制住電視臺承接虛假廣告的沖動。 |
相關閱讀:
- [ 06-22]該拿“假藥廣告藝術家”怎么辦?
- [ 06-22]誰滋養了“虛假廣告表演藝術家”
- [ 05-26]APP非虛假廣告藏身之地
- [ 05-12]不能總把廣告侵權當成小事情
- [ 04-11]網絡主播發布醫療廣告涉嫌違法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