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南都記者接群眾報料稱,有不法分子活躍于深圳多家公立三甲醫院內,與醫院醫生相“勾結”,從事社保卡套現活動。南都記者經過一個多月的暗訪調查發現,不法分子前期通過散發張貼傳單拉“客戶”,然后到醫保定點醫院通過正常的掛號程序,在門診醫生處拿到處方單據,拿到藥品后,迅速分銷出去,將社保卡中醫保賬戶的錢款兌換成藥品銷售,由此完成套現程序。(《南方都市報》4月18日) 乍一看來,醫保套利生意鏈之所以得以構建,提供套利服務的中介似乎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沒有這些中間人牽線搭橋,售出的藥連退都退不掉,根本也就無從套現,鏈條上的各個環節也將無從獲利。不過,醫保套利的最大驅動,其實是醫保權利人的現金需求。 盡管醫保卡里的其實都是些“救命錢”,但對于很多公眾看來,醫保救命錢卻更像是一筆長期用不上的沉淀資金,不僅不能用來救急,甚至連CPI都趕不上,真要老老實實的放在醫保賬戶里,以后是不是真夠用來“救命”,也需要打上個問號。不僅如此,從報道中的套現需求來看,人員流動和遷移,醫保賬戶卻劃疆而治,難以遷轉,同樣是醫保套現需求旺盛的一個重要誘因。 假如只有醫保套現的利益沖動,還不足以讓這事兒就這么成了。開藥醫生的角色固然關鍵,但醫保用藥量本該有嚴格監管,即便醫生想參與其中,恐怕也很難鉆空子,從這個意義上說,當下醫保開藥的監管盲區,以及普遍的過度診療現象,恐怕同樣為上述醫保套利生意提供了庇護。此外,何以醫保刷卡買到的藥,居然二次轉賣還不乏銷路。這些藥品流向了哪里,非法渠道買藥的需求何來,其實值得追問。不難設想,假如藥品銷售渠道本身管理得當,醫保刷卡轉賣的生意本不該有存在的空間。 之所以個人醫保套利會成一門生意,其實與醫保權益無法自由遷移,醫保賬戶上的資金收益不高,甚至淪為沉淀資金有關。而按理來說,即便是醫保賬戶上的沉淀資金,其實也應該給予持有人以合理的回報。只有醫保賬戶與其權益真正對應,醫保賬戶上的資金也有了合理的回報,醫保套現才不會成為一門生意。 |
相關閱讀:
- [ 04-18]民營醫院發展亂象,患者不是“唐僧肉”
- [ 04-12]醫院“直播攬客”也是病得不輕
- [ 04-12]醫院試水“直播”關鍵要守規矩
- [ 03-16]向病人收“廁所費”,哪像非營利醫院?
- [ 02-11]公立醫院薪酬改革成果要讓全社會分享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