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地方談】堅持發展第一要務 中國未來前景更加可期
2017-03-08 08:49:14?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大量關鍵詞映入代表委員們的眼中。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發現,“發展”“改革”“創新”……這一個個高頻關鍵詞,正引領人們尋蹤一個大國政府的施政“路線圖”。 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資料顯示,“發展”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124次。而據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對近五年政府工作報告的關鍵詞梳理發現,“發展”是一個高頻詞,每年都出現120次以上,最高時出現152次。五年累計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超過670次。 過去的一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大經濟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能否起好步、開好局至關重要。回望過去的一年,我國發展面臨國內外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交匯的嚴峻挑戰。國內生產總值達到74.4萬億元,增長6.7%;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14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4.02%;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3%;棚戶區住房改造600多萬套,農村危房改造380多萬戶……一組組數字,見證了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圓滿完成,也標志著“十三五”實現了良好開局。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應該看到,中國經濟能夠實現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的發展態勢,是在經受和面臨一系列困難和挑戰下所取得的。誠如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所指出,回顧過去一年,走過的路很不尋常。我們面對的是世界經濟和貿易增速7年來最低、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劇、地區和全球性挑戰突發多發的外部環境,面對的是國內結構性問題突出、風險隱患顯現、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多重困難,面對的是改革進入攻堅期、利益關系深刻調整、影響社會穩定因素增多的復雜局面。顯然,在這種情況下,經濟能夠穩住很不容易,出現諸多向好變化更為難得。 事實再次證明這樣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中國人民有勇氣、有智慧、有能力戰勝任何艱難險阻,中國經濟有潛力、有韌性、有優勢,中國的發展前景一定會更好。而這一點絕非自我感覺良好,更為外界所普遍看好。最近一段時間,國際機構陸續發布了全球經濟展望報告。與以往不同的是,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的聲音越來越洪亮,而唱衰中國經濟的聲音則微弱了許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的報告稱,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39%,超過了美日歐等發達國家的總和。外媒報道中,將中國比作世界經濟的“壓艙石”“穩定器”,中國當之無愧。英國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史蒂芬?羅奇說,假如沒有中國,全球經濟可能早已陷入衰退。世界銀行前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指出,自2008年以來,中國每年對世界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均超過30%,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來源。 回望過去的來路,更能感知前進的方向。中國發展的美好前景表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經濟形勢作出的重大判斷、對經濟工作作出的重大決策、對經濟工作思想方法作出的重大調整,經受了實踐檢驗,是符合實際的。面對已經到來的2017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這些目標充分體現了政府對2017年創造新輝煌的信心。除此之外,還有與之相應的政策舉措: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強定向調控、相機調控,提高預見性、精準性和有效性,注重消費、投資、區域、產業、環保等政策的協調配合,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可以想見,中國發展前景可期可成。 銳意進取者勝,永不自滿者強。有理由堅信,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只要我們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堅持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度擴大總需求,加強預期引導,深化創新驅動,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就一定能夠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創造新的輝煌。 |
相關閱讀:
- [ 03-07]【全國兩會地方談】“歡迎來福建” 省委書記的邀約是誠意更是自信
- [ 03-07]【全國兩會地方談】政府工作報告緣何五提“一帶一路”?
- [ 03-07]【全國兩會地方談】實現“無現金社會”需要政府和市場攜手合作
- [ 03-07]【全國兩會地方談】比漫游費更該“走兩步”的是網費
- [ 03-07]【全國兩會地方談】公務員漲薪“分門別類”值得期待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