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偏攀比心理,“禁鞋令”也惹非議?
2017-03-02 08:52:35?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2月24日,福建晉江市子江中學的一則通知截圖在某論壇上走紅。這則面向某年級學生家長的微信群通知稱,近期校園中攀比之風漸長,“學生不比學習卻比鞋子”,甚至有學生要求家長購買昂貴的進口鞋。為了防止攀比行為蔓延,弘揚勤儉節約美德,該通知要求該年級的學生不得穿進口鞋進入校園。(3月1日 澎湃新聞網) 放在十年前,諸如學校禁止留長發、穿異服、玩手機等“校規”,學生一般都是乖乖照做,校園風波遠沒有現在這么頻繁。時至今日,學生的個性日益凸顯,學校的“威嚴”卻所剩無幾。凡是發布干涉到“學生自由”的規章抑或倡議,立刻會引來輿論的質疑。最終,往往迫于各種輿論的壓力半路夭折。就像福建這所中學的通知,恐怕亦將被歸為“奇葩校規”的行列,爾后輕描淡寫地不了了之。 盡管我們質疑學校禁止學生穿進口鞋,有流于形式之嫌,更無法根治校園中漸長的攀比之風。但恐怕沒有多少人會將造成這種不良風氣的板子公然打向學校,因為塑造十幾歲孩子這種攀比心理的,除了與其特定的年齡層次和校園教育有關以外,更大程度上會受到家庭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甚至于部分影視劇中奢靡之風的隱形滲透。不拼學習拼爹媽,不比素養比闊氣,這固然是一種扭曲的價值觀。但很顯然,家庭、學校、社會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鑒于近期校園中攀比之風漸長,學校于是發布通知,試點要求該年級的學生不得穿進口鞋進入校園。然而,這在我們充分尊重學生意愿,且部分家長溺愛孩子的語境里,真不見得會有幾分效果。但學校“為了防止攀比行為蔓延,弘揚勤儉節約美德”的良好初衷,誰也不能否定。可為何輿論還發出一片質疑之聲,以至于校方迫于輿論壓力(或本意如此)回應說,此舉說是“禁令”并不準確,其實只是倡議呢?只能說,每當遇到教育這回事,公眾的神經顯得過于敏感,且對學校采取的任何舉措都近乎苛求。 規定剛出,外部壓力便強行介入,是對校方管理職權的過分干預,并不利于學校引導學生養成健康心理的制度創新。如果說,努力去做總是惹來非議,不做反倒可以安然無恙,其結局只會是無為而治。從家庭的角度而言,父母過分溺愛孩子的現實存在,致使有些學生的攀比心理不斷被滿足、不斷地膨脹。孩子說出“你們(家長)不買好的鞋子我就不上課”的話,也就不無奇怪了。 不管事實怎樣,認知才是關鍵,糾偏學生的攀比心理,就要搞清學生的認知障礙。高檔消費與學生的自我定位、喜怒哀樂聯系在一起是極其可怕的。對于學校的校規,公眾不妨多一些善意的解讀,給規定一個“證明自己”的時間和機會。而挖掘形成盲目攀比心理的構成元素,離不開多方參與“綜合治理”,這遠比爭論學校“禁鞋令”有效與否更有實際意義。 |
相關閱讀:
- [ 01-13]“遠方的校園”,防治欺凌更緊迫
- [ 12-20]防治校園暴力,先凈化校園生態
- [ 12-16]反校園欺凌,要拿出國家解決方案
- [ 12-16]以全面教育趕走成長的陰霾
- [ 12-15]校園裝空氣凈化器,不能有爭議無對策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