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一張“全國彩禮地圖”在網絡走紅,該圖以地圖形式標注了中國各地的結婚彩禮金額。最近,媒體記者調查發現,4年時間里,這份“彩禮地圖”已發生很大變化——很多地方尤其農村地區,彩禮要求已經翻了番。 不過,在輿論熱議“天價彩禮”給一些農村家庭帶來的巨大壓力之時,我卻發現這份所謂的“全國彩禮地圖”有兩個值得注意的亮點——某些地區多年來流行“零禮金”;在國內一些大城市、南方一些經濟逐步發展起來的農村地區和長江流域地區,很多地方的彩禮不升反降。 以長江流域的重慶市、武漢市等一些地區為例,當地普遍存在結婚“零禮金”現象:一些女方家長即便索要彩禮,也不會自裝腰包,而是返還給女孩,另外還會準備一份與男方彩禮不相上下的嫁妝。 媒體記者基于調查而繪制的新版《全國彩禮地圖》,直觀地反映出全國彩禮分布情況的顯著特征——“西部高東部低,山村高城郊低”。在河南、山東、貴州、陜西、甘肅等地,更表現出“越是貧困地區,越出現高價彩禮”的特點。從某種程度上說,彩禮地圖的高低分布,基本上契合了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即彩禮金額的多少與當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致呈反比。結婚要不要收彩禮,要收多少彩禮,也與當地男女比例的分布情況相關,男女比例相差越懸殊,男多女少的局面越嚴重,“天價彩禮”之風越惡劣。反之,如果男女比例相差不大,分布均衡,則彩禮現象也鮮有容身之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一章總則中的第三條明確規定:“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其中,禁止借助婚姻索取財物的規定,就是旨在維護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天價彩禮”除了給家庭帶來沉重負擔之外,也是對于婚姻法的踐踏和無視。針對“天價彩禮”現象的泛濫,人們提出了很多治理之策,包括推動地方政府有作為巧作為,及時伸出有形之手,推動移風易俗工作的開展等。 一位新華社記者在寧夏西海固地區掛職期間發現,因為“天價彩禮”耽誤當地居民脫貧致富的例子不在少數。他說了一個案例:64歲的貧困戶馬永福本來養了11只羊,日子過得還可以,但為了給小兒子結婚湊10多萬元彩禮錢,他把羊全賣掉后還借了幾萬元外債。 而西部某省一位鎮農業技術推廣站主任是20世紀80年代參加工作的“老農業”,他2015年走訪鎮上4家擔保公司之后發現,4家擔保公司2014年共放貸款在8000萬元左右,幾乎一半是在農歷十月后發放。“農歷十月后是農閑季節,也是結婚的主要季節,這些錢用在農業生產領域應該比較少,大家貸款主要是用于結婚彩禮。”可見,本來有機會脫貧致富的資金都變成了彩禮囤積起來,而當地經濟微循環的惡化,更加劇了貧困的代際傳遞,讓有能力擺脫貧困的年輕人陷入了泥沼。 經濟越是貧窮,扶不起的懶漢越多,越會有人動起了“借彩禮斂財”的歪腦筋。相比之下,沿海省份、長江流域乃至經濟發達的南方農村和一線城市,人們的生活有奔頭、有目標,勤勞致富、創業創新的風氣深入人心,女兒出嫁時的所謂“彩禮”更多的是被看成是一種對新人開啟婚姻生活的祝福,而不是大賺一筆的工具。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朱信凱認為,“天價彩禮”既有生育觀念、價值取向、面子心理等主觀原因,也有男女性別失衡、生活成本上升、生活保障制度不完善等客觀原因,問題的復雜性、頑固性要求各級政府要多從治本上下功夫。大力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收入,逐步縮小城鄉差別才是治本之策。 只有農村經濟條件改善了,養兒防老的觀念才能逐步消除,“生男生女都一樣”才能成為共識,“天價彩禮”才會失去生存土壤。 |
相關閱讀:
- [ 02-21]消除天價彩禮,先要消除農村貧困
- [ 02-07]遏制天價彩禮,政府要有作為巧作為
- [ 02-07]典型惡風:兒子快結婚了,自己彩禮錢才剛還完
- [ 01-16]和彩禮陋習說再見
- [ 01-06]彩禮有了政府指導價,丈母娘怕了嗎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