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17年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大力振興實體經濟,培育壯大新動能。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而積極的信號。經濟要想盡快步入復蘇通道,并順利進入第二個穩定發展階段,沒有實體經濟的振興,是很難做到的。但是,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粗放式發展、政績式發展、非規律式發展以后,經濟已出現了結構嚴重失衡,實體經濟被邊緣化的現象。如果再不對實體經濟面臨的風險以及被嚴重邊緣化帶來的后果有清醒認識,不重視實體經濟,中國經濟發展真的會進入怪圈,并有可能走歪路和回頭路。所以,此次政治局會議把振興實體經濟、培育壯大新動能作為工作的重點,可謂抓住了經濟復蘇的牛鼻子,扣緊了經濟發展的命門。 中央政治局會議關注這一問題,從重視的角度來看,已經不需要再做過多討論,關鍵就在于,如何圍繞實體經濟振興問題,積極尋找破解實體經濟發展難題的辦法與舉措。 破解實體經濟運行成本過高的難題,無疑是最重要、也是最緊迫的。實體經濟運行成本過高,不只表現在某一方面,而是多個方面,而每一個方面也不只是一個企業成本問題,而是一個經濟社會問題。如資源成本、融資成本、制度交易成本、稅費成本、勞動力成本等,都是企業運行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內容。資源成本主要是房價和地價的過快上漲推升的,也是實體經濟被邊緣化,資本大量撤離實體經濟,企業加薪壓力加大的主要原因;融資成本則源于金融業的高度壟斷和資本市場的開放度不夠,致使企業過度依賴銀行。同時,銀行經營行為又很不規范;制度交易成本則是紅頂中介等灰色地帶過多,有償服務的成本過高導致;稅費成本則是因為這些年來在政策制定方面的顧此失彼,特別是社會保障基金,不在擴面上做文章,而始終緊抓費率的提高,使企業負擔越來越重;勞動力成本上升,客觀上是經濟發展過程中必須出現的現象,主觀上也與房價過快上漲、居民實際購買力下降有關。 這些難題都是不可能在企業層面能夠解決的,必須上升到經濟發展的全局考慮,將其作為一個經濟問題來研究和剖析,才有可能得到解決。否則,就只會變成一句口號,而無法達到解決難題的目的。 阻止資金“脫實向虛”,是振興實體經濟的另一大難題。只要資金繼續“脫實向虛”,就說明實體經濟邊緣化的問題沒有解決。反過來,只要實體經濟被邊緣化,資金“脫實向虛”的問題就難以解決。 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盡管從政策引導、制度設計、方案安排等方面來看,都在積極主動地引導資金向實體經濟轉移,向實體經濟傾斜。但是,資金仍然在不斷地“脫實向虛”。前兩年,資金主要是向房地產領域轉移,現在,資本市場、互聯網、體育、娛樂等非實體經濟領域,也開始大量吸引資金的進入。名義上是其他領域發展速度加快的結果,實質是實體經濟困難加劇的結果,這是資金“脫實向虛”問題沒有解決好的表現。因為,其他方面并沒有對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等產生積極影響,更多情況下,成為了資本游戲的平臺。如足球領域,燒錢大戲已經讓錢不再是錢,而資本市場上的險資大收購,則讓實體經濟人心惶惶。這一難題如何去破,也是必須好好研究和思考的。其中,加快金融改革步伐,加大金融創新力度,是解決資金“脫實向虛”、實體經濟得不到金融支持最主要的方面。 傳統產業如何轉型升級,也是振興實體經濟的一大難題。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絕不是放棄傳統產業,也絕不是只發展新興產業。就中國經濟的現狀而言,傳統產業仍然是主角。所不同的是,這個主角需要轉變觀念,需要改變形象,需要提高內涵。如果繼續按照現行條件去發展,已經無法適應世界經濟發展潮流,無法適應國際市場競爭,無法在市場生存下去。 事實也是如此,一方面,新經濟不可能全面替代傳統產業、傳統經濟;另一方面,傳統產業、傳統經濟如果不轉型升級,就只能在新的經濟環境下被淘汰。這既是一個兩難選擇,也是一個兩優選擇。難就難在新經濟不可能一下子全面爆發,傳統經濟也無法一夜之間全部轉型升級。優則優在新經濟與傳統經濟之間并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有全面融合的空間。譬如互聯網與傳統經濟,就能夠進行有效融合,實現互聯網傳統產業和傳統產業互聯網的雙重滲透、雙重影響、雙重融合。如果這兩方面的融合工作做好了,振興實體經濟、培育壯大新動能的步伐就會大大加快。 發展新經濟,不能只把眼睛盯在互聯網、盯在虛擬經濟,而要更加關注新經濟中的實體經濟。如果新經濟只是虛擬經濟,同樣不利于實體經濟的振興,而必須虛實結合,以實為主。退一步講,就算新經濟以虛擬經濟為主,虛擬經濟也要能夠積極主動地融入到實體經濟之中,幫助實體經濟轉型升級,而不是擠壓和擠占實體經濟,減少實體經濟的生存空間。如果這樣,新經濟和傳統經濟就很難全面融合,新經濟對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作用就很難得到體現。 振興實體經濟,必須首先破解難題,并通過難題的破解,真正把傳統經濟搞好、把企業成本降下來、把新經濟發展起來。只有這樣,振興實體經濟才大有希望。 |
相關閱讀:
- [ 12-06]助力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泉州積極推進公共創新服務平臺建設
- [ 12-01]普京2016國情咨文關注國內:俄實體經濟下滑已停止
- [ 11-17]譚浩俊:轉變觀念,讓互聯網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