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造”論文能力何來?
2015-02-12 07:27:05?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北漂高中畢業生李朋陽仿冒知名醫學雜志制作假刊,3年間以幫發論文為名騙取全國884名醫生200萬余元。昨天,李朋陽及其3名親屬因涉嫌詐騙罪在順義法院受審。多名醫生向記者表示,目前晉級職稱“唯論文”制度存在很多弊端,希望盡快推進職稱制度改革。(2月11日 人民網) 評職稱花錢發表論文,早已不再是秘密。這種造假,其實是徹頭徹尾的抄襲。為什么論文買賣能夠大行其道,長年不衰?據相關數據統計,72%的文章是全文抄襲,24%的論文為部分抄襲,只有4%的文章不存在抄襲。一名高中學歷的人,竟然能把“發表論文”之事玩的如此輕車熟路,讓多人高等學歷人員受騙,這種結果不得不讓人膛目結舌,學術市場的“亂象”,讓我們看到的不僅是這名高中生的造假“能力”,還可以看到那些不學無術者挖空心思發表文章的那些“能人”虛偽面孔。 筆者認為,高中生做論文“生意”如此火爆,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我國事業單位在評職稱時有硬性要求,有無論文的發表直接影響職稱掛鉤,發表論文只能說是由于利益的驅使,與做學問幾乎無關。職評部門要的只是論文發表或獲獎就可以“過關”,這樣就促使那些不學無術的人想到了用錢“發表”,這種“一個行騙,一個受騙”的事,就自然形成了;其次,現在大學生也有論文發表的相關規定,才能獲得學士、碩士或博士學位,這給期刊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為論文造假者直接提供了“市場”;最后,打擊力度不夠。一些剽竊他人作品和成果者雖然被揭發出來了,但對他們的打擊力度還不夠,有一些只是被革職、撤職,壓根沒有拿法律來壓制他們。多種原因久而久之形成了學術論文抄襲、剽竊、造假現象嚴重。 論文造假市場的紅火和行騙者的屢屢得手,折射了科研群體急功近利、焦慮浮躁的不良心態;數量龐大的論文造假市場公然行騙,暴露了法律法規監督監管的真空;可見,改革過分依賴論文評職稱的考核制度以刻不容緩,改變以論文數量、論文發表期刊級別等為主要評判依據的職稱評定模式是當務之急,只有多管齊下,才能真正的杜絕論文買賣及造假現象。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