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稱,自中央出臺八項規定以及國家有關部門發出“節儉令”以來,國內演出市場正面臨寒冬:當年靠政府埋單和大型企業或團體包場,演出邀約多得接都接不過來的公司,開始在愁怎樣保持演出量,一批小演出公司轟然倒閉。 所謂“節儉令”,指的是去年8月多部門聯合發出的《關于制止豪華鋪張、提倡節儉辦晚會的通知》,明確提出不得使用財政資金舉辦營業性文藝晚會,不得使用財政資金高價請演藝人員,更不得使用國有企業資金高價捧“明星”。 “公款追星”之患,非但在于浪費納稅人的錢、顯擺官員的“闊氣”,純屬勞民傷財之舉,而且極易從中滋生腐敗,干擾演出市場正常秩序。據披露,《同一首歌》的演出費曾高達800萬元,全部由地方政府和企業支付。這其中,難免會存在一些貓膩之舉,以及出現政府部門向企業攤派等現象。政府部門、國企的狂熱追星,難免也會推高演出市場的價格,令其背離大眾的需求與承受能力。 就此而言,與其說國內演出市場面臨寒冬,不如說是回歸理性。“公款追星”被遏制,演出市場降溫,等于擠出漂浮其上的厚厚一層泡沫。這有利于營造一個公平的演出市場環境,構建良性的市場競爭機制。以往不僅存在“公款追星”,還存在“公款捧星”等現象。例如,有地方政府花費公款“贊助”藝人上央視“星光大道”,還有政府部門發通知組織學生觀看官員子女擔任角色的影片。政府或國企成為演出公司的最大“金主”,權力之手必然隨之進入國內演出市場,導致演出市場亂象頻生,藝人難以憑借真正實力嶄露頭角。 市場才是演藝行業的真正試金石。借助權力之手、耗費財政資金制造的文藝演出盛況,只不過是一種虛假繁榮。這就像國內藝術團體自費到維也納金色大廳鍍金一樣,哪怕組織再多人拼命鼓掌,充其量也不過是自娛自樂,既體現不出受歡迎程度,也無法反映其藝術水平。只有擠出水分,讓抱權力大腿、吸納稅人血汗錢的演出機構、中介公司退場,有生命力的文藝組織、藝人才能真正脫穎而出。 事實也是如此,部分演出機構遭遇寒冬,并不意味著國內整個文藝演出市場進入蕭條期。雖然政府性質的演出盛況不再,但有些從來就依賴于市場化生存的演出公司,市場份額不降反升。國家大劇院的演出和票房依然如往年一樣平穩,可以說明這點。由此來看,國內演出市場并非遭遇寒冬,而是進入深度調整和洗牌階段。特別是對于一些原本“不愁嫁”的國字號演出團體,更是加大力度進行轉型的有利時機。面對當前市場環境,無論從價格還是運作方式,這些演出公司都應積極作出相應調整。 只有參與市場競爭,擺脫靠“公款包養”的命運,演藝市場才能走向真正的繁榮。 魏英杰(媒體評論員) |
相關閱讀:
- [ 02-13]《致青春》《公民》備受關注,話劇為啥活得好?
- [ 01-17]停辦“三大春晚”契合民眾期許
- [ 10-31]反腐沖擊演出市場是件好事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