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定的人流手術標價880元,但最終一個手術變成三個手術,花費竟超萬元。這是日前發生在寧夏銀川一家民營醫院的現實場景。據報道,這家民營醫院不僅“挖坑”害人,還存在虛假宣傳等問題。 把消費者騙上手術臺再漫天要價,這是不少民營醫院的牟利手段。這樣的坑人把戲,為何至今仍然大行其道?不少人把問題歸結于監管不嚴,這固然是重要原因,但從民營醫院運作方式以及現行醫療體制看,民營醫院定位不清、醫療資源分配不均、醫改不徹底等因素,也不可忽視。 民營醫院拼命追逐利益而不顧治病救人,這種行徑無論如何不值得諒解。不過,就現行醫療體制而論,民營醫院很難與公辦醫院競爭。這一點,只要看公辦醫院往往人滿為患,民營醫院多數門可羅雀,便可一目了然。再加上民營醫院多數是專科醫院,患者本身就少,這不免激化其“宰客”心理。 破解民營醫院坑人頑疾,理應從深化醫療體制改革入手。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推動醫改向縱深發展,創新社會資本辦醫機制。去年底,國家衛計委等部門發布《關于加快發展社會辦醫的若干意見》指出,要引導非公立醫療機構向規模化、多層次方向發展,實現公立和非公立醫療機構分工協作、共同發展。這是深化醫改、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醫療領域的明確信號。 相關改革措施,一方面可以解決當前醫療資源不均衡狀況,另一方面,可以借助社會資本擴大醫療服務整體規模,提高公辦醫院服務水平。一旦充裕的社會資本(如原先開辦民營醫院的民間資本)能夠進入更多醫療投資領域,既可解決民間資本的投資出路,滿足公眾多元化、多層次的醫療服務需求,也有利于減少民營醫院不擇手段、唯利是圖的功利心態。當然,這樣做的前提是厘清政府責任,堅持醫療服務的非營利性,從總體上提高醫療服務水平。 實際上,民營醫院也可以是非營利性機構。辦醫院是許多富豪樂意捐贈的公益事業。如邵逸夫、李嘉誠等華人富豪,在內地就捐建了不少非營利性醫院。只要從政策上加以扶持引導,加強監督管理,不難吸引更多內地民間資本創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進而提高社會辦醫的管理和質量水平。 魏英杰 (媒體評論員) |
相關閱讀:
- [ 11-07]康美收購公立醫院:鲇魚能否沖破玻璃墻
- [ 03-24]低價藥“玩消失”是醫改失衡之果
- [ 03-11]醫改不妨多傾聽醫生的聲音
- [ 03-07]拋開醫生的醫改不會成功
- [ 03-06]政府工作報告新意凸現改革決心
- [ 03-05]反恐應成“兩會”重大議題
- [ 02-12]大病醫保要擴容更要提質
- [ 02-12]財政持續投入方能啃下醫改硬骨頭
- [ 12-24]“衛生官”落馬警示權力都須“入籠”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