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南京市地稅部門證實,從8月23日開始,他們已經通知房產契稅征繳部門對于婚前房屋產權證加名行為征收契稅。具體繳納辦法按照房屋所有權添加人的實際占有比例,折合成合理市場價,按照贈予類別征收3%的契稅。而婚后共同房產增名目前暫不需繳納契稅。然而,面對這項突然執行且沒有書面通知的新政,很多市民表示“不理解”,有的甚至戲稱稅務部門是在“趁火打劫”。(8月24日《揚子晚報》)
真應了“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那句老話,原本是為了考驗愛情忠貞度、為日后離異分得一杯羹的“婚前房產加名”行為,不料卻成了稅務部門趁火打劫的斂財契機。據說,這項沒有正式通知也沒有實施細則的稅收新政,是緣于“接到了領導電話”。對此,人們不能不贊嘆有關“領導”的慧眼識“財”,不能不佩服公權力的觸角靈敏和斂財有術。
按照慣例,對婚前夫妻關系的房產加名行為,只收取少量工本費而無需繳納任何契稅。是什么原因讓南京市地稅部門產生此種與時俱進的稅政“創意”,該局財產行為稅處工作人員說得明白:剛剛出臺《婚姻法解釋(三)》明確提出,婚前房屋誰付的錢,離婚后房子歸誰,這條政策的出臺,結果引發了對于婚前房屋產權確認的高潮。言下之意就是要以對婚前房產加名征收3%契稅的“懲罰”,阻擋蜂擁而上的“加名潮”,足見其良苦用心。
然而,從社會反應看,公眾對稅務部門的“好意”似乎并不領情。事實上,公眾原本對“誰出資、誰擁有”的司法解釋就存有爭議,認為這種“鼓勵徹底AA制”的新婚姻法沖擊了相濡以沫、相互融合的婚姻真諦,讓“親夫妻、明算賬”的男女結合,從一開始就陷入“房產”的壓力和魔影。如今,即將步入婚姻殿堂的癡情男女想以“房產加名”的形式表達合二為一的誠意,以期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包容”與“接納”,卻不得不為此付出高昂的契稅代價。這無疑會讓原本脆弱的婚姻雪上加霜。而對“婚前房產加名”征稅可以遇見的結果,無非是婚姻男女利益受損,“家庭”意識摻入雜質,稅務部門無端受益。筆者以為,既然新婚姻法已經明確“誰出資、誰擁有”的房產分割原則,當事雙方應該對“房產加名”的后果有所預期,對這種你情我愿的無償“贈與”,無需稅務部門以“懲罰性”契稅杯葛和提醒。
再說,婚姻法解釋只是出于對未來婚姻破裂時的好聚好散作出財產分割的規定,并未對現實生活中的相關社會關系做出實質性的改變。也就是說,婚前房屋產權證加名行為的性質,在婚姻法新解釋出臺前后沒有本質上的更改。因此,南京市地稅部門對此進行的“贈與”定性和實施課稅,沒有法理依據,純屬畫蛇添足、節外生枝的多此一舉。除了背負“趁火打劫”、斂財漁利的嫌疑之外,別無積極意義。至于對“加名”浪潮的擔憂,自有婚姻男女的理性定奪,豈用稅務部門以稅負手段調解、遏制。
退一步講,即使稅務部門對“婚前房產加名”征稅師出有名,但畢竟是涉及千家萬戶的大事,又是高達3%的沉重稅負,出臺前總要公之于眾、安民告示,并且應當輔以實施細則吧,怎能憑領導一句話就先斬后奏、不宣而戰?對此,人們有理由詰問,公眾的知情權在哪里,公民的財產權益誰來保護。透過“婚前房產加名”征稅,人們又一次看到了權力傲慢的淫威:收稅積極減稅消極,服務無方斂財有術。
實施對“婚前房產加名”征稅,也許會讓地方財政得到些許的經濟效益,但這種取之無道的行為勢必導致民意的喪失和政府形象的折損。為了家庭穩定、社會和諧、人民幸福,有關部門應當多謀以人為本、惠民利民的良策,少出巧立名目、與民爭利的“餿主意”。
- 2011-08-25“房產加名稅”能否緩征
- 2011-08-25對房產證加名征稅有待商榷
- 2011-08-23廉租房產權將帶來新的不公
- 2011-08-17當感情糾紛陷入房產糾紛
- 2011-08-15房產買賣加稅不是好主意
- 2011-07-01終身質保宜覆蓋房產業
- 2011-06-28調控當不懼房產商破產
- 2011-06-27購房者自己搖號直指房產業太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