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連續四天沒露面的“郭美美Baby”連發三條微博,稱身份完全是她本人杜撰出來的。此前,“郭美美Baby”曾在微博中表示與中國紅十字會無關。(6月27日新京報)
郭美美躥紅,絕對不在于其炫富,比郭美美有錢的中國人都不知道到底有多少。炫富無非是個導火線,這頭以點燃,就把紅十字會牽涉進去。紅十字會先是表示沒有紅十字商會,然后聲稱要走司法程序,追究郭美美的法律責任。但是,這仍然無法平息民眾對紅十字會的懷疑,原因無非是人們對紅十字會的信任早已腐爛。郭美美再怎么承認自己造假,紅十字會再怎么聲明,都缺乏可靠的事實,沒有公開具體的證據。這樣,你讓大家如何相信這些所謂的聲明呢?難道大嘴一張,洋洋灑灑的說上一通,民眾就能善意的遠離這郭美美事件?
郭美美用中國紅十字商會總經理的頭銜注冊,無非是覺得這個頭銜能夠震得住大家,得到更多粉絲的關注。那就想問下,為什么我們熱衷于虛榮的頭銜呢?實際上,是她看到了發酵自己的噱頭,是社會對慈善組織不信任頑疾的一個縮影。紅十字會下面的“商業系統紅十字會”和天略集團被指責為合作募捐分成,這就不是郭美美的問題了,是紅十字會沒能做好潔身自愛,沒贏得公眾的信任。想一想那個被指責為“暴力慈善”的陳光標,很大程度上亦是對公益組織的不信任,讓他千方百計的把錢親手交給弱者。
在現代社會,存在著信息的不對稱,比如我們不知道哪些人需要救助,需要救助的人又不知道應該向哪些人求助,這時,慈善組織就成為“中間人”。這個“中間人”常態化,就成為一種制度安排。正如公眾所言,慈善組織,沒有隱私權,信息的透明是贏得公眾信任和制度發揮約束力的先決條件。信息透明了,公眾看到捐的每一分錢用在什么地方,公眾才愿意繼續捐,慈善組織也更愿意信息透明,這樣就形成一個捐款積極性與信息公開透明的良性循環。但當前慈善組織信息不透明是道沒過去的檻。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發布的《2010年度中國慈善透明報告》,在對中國慈善信息披露狀況進行梳理和分析時指出,目前在中國,對于捐贈人和社會公眾非常關注的慈善款物用途、項目實施效果的信息,慈善組織的披露情況非常不樂觀。調查同時顯示,九成社會公眾對慈善信息公開滿意度偏低。(新華網)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慈善組織在民眾心目中留下的陰影,不是自我聲明就能揮之而去,惟有鐵的證據,比如自身信息——募捐了多少錢,錢花在了哪里,人員待遇如何等等,都要讓公眾有獲取的渠道。“一粥一飯,皆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公眾捐的錢,也都是自己的血汗錢,既然捐了錢,就天然的形成掌握錢之去向的權利,不可剝奪。慈善組織若不尊重公民的知情權,或者是在慈善過程中“見錢眼開”,中飽私囊,以慈善為名行謀取暴利之實,恐怕慈善這個大廈,真的經不起折騰,轟然倒塌,也不是不可能。
只要紅十字會沒有做過什么違法亂紀的事情,信息的公開就不是洪水猛獸。信息公開的徹底,公民知情權獲得滿足,對紅十字會的猜測和疑慮自然消失,郭美美再怎么炒作,也都撼動不了紅十字會這棵大樹。
- 2011-06-28郭美美何至于驚動輿論
- 2011-06-28“郭美美”致歉難息民意焦慮
- 2011-06-27從“局長開房門”到“郭美美事件”
- 2011-06-27期待“郭美美”事件的真相
- 2011-06-27公眾為何不愿放過郭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