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造星著實了得!一夜之間,一個叫黃藝博的武漢少年在網絡“走紅”。這位中國少先隊武漢市總隊副總隊長,被戴上“天才少年”、“官相十足”等標簽,其“兩三歲開始看新聞聯播”,“七歲開始每天堅持讀《人民日報》”,“上網只關注民生大事,不玩游戲”等無比光鮮的事跡,被高度凝練為一
個全新詞匯“五道杠少年”,遭到網民肆無忌憚的嘲弄與惡搞——— 由這個孩子照片PS出來的各種惡搞圖片,被毫無顧忌地把玩。
這是一個真實的名字,這是一副真實的面孔,一個13歲孩子就這樣成為輿論的發泄口,因其典型,而承受了人們對官僚作風不滿情緒的釋放。批評者占領了道德高地,誰讓你“少年老成”?誰讓你擺出“在總隊閱讀文件”之類的官相?誰讓你大言不慚地聲稱開博客是“為了表達‘中華民族之復興,續寫漢唐之盛世’的修身齊家、濟世安邦之信念、氣度、襟懷、理想和抱負”?這年頭不惡搞你惡搞誰?可問題是,如此早熟的“政治兒童”,到底是孩子的選擇,還是大人的選擇?到底是該批者,還是受害者?向官僚文化潑冷水的時候,真的可以“連孩子一起潑掉”嗎?
黃藝博的父母通過網絡呼吁人們 “讓他平靜快樂地生活”,很理解這種訴求,那些惡搞孩子照片的“好人們”,大可以收手!已經符號化的“五道杠”,我們可以監督這種設置是否合適,可以討論這種培養方式是否扭曲,可以反思為什么被父母被學校高度表揚的孩子,會在社會上遭此嘲弄,但對于肩頭掛著“五道杠”的這個具體的13歲孩子,大可以將二者分開,不要用我們“正義的目光”將其深深地灼傷。
黃藝博的遭遇讓人想起昔日那個喊出網絡“很黃很暴力”的小孩子。在一種價值觀念中,他是被高度認同的,但在另外的觀念中,卻可能成為笑柄。這是時代的病痛,這是成人需要療治的傷寒。如果批評者一定要說這樣的孩子是遭到了社會和教育的“毒害”,我們就不該以矯正的名義,再對其進行二次傷害、三次傷害。孩子是孩子,問題是問題,惡搞“五道杠”,請先放過黃藝博,然后平心靜氣地,和這個時代的教育體制好好談談“五道杠命題”。
- 2011-05-04“五道杠”怎成沉重的輿論枷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