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子彈”使勁飛吧!然而并非每一位觀眾都待見姜文,日前央視《新聞聯播》主播郭志堅在其博客上痛批《讓子彈飛》而將自己置于了輿論漩渦的水深火熱中。
郭志堅在博客中痛批《讓子彈飛》臟話連篇,“血腥場面和性暗示”把他折磨得只能提前離席。另外,“情節不合邏輯拖沓冗長,讓觀眾感覺極不舒服,青少年看了會給正在成長的身心注入一股非理性沖動。”有意思的是,有網友在微博中提到,對于郭主播對《讓子彈飛》“給正在成長的青少年注入了一股非理性沖動”的批評,姜文回應“這也是我對《新聞聯播》的看法”。
再好的電影也不可能贏得所有人的贊譽。如果是普通觀眾發出批評的聲音,無論批評多么激烈或者刺耳估計都不會有太多人關注。身份地位的不同決定了批評者話語權能量的大小,鑒于央視《新聞聯播》主播的身份,郭志堅的這一番批評瞬時在網絡上掀起了驚濤駭浪。
可以想象,在《讓子彈飛》口碑好得“令人發指”的大背景里,郭志堅的批評將迎來多么猛烈的拍磚。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如果是單純的對電影好壞的評論較量倒也無可厚非,但是瀏
覽網民的評論不難發現,很多網民都把郭志堅對《讓子彈飛》的批評下意識地“定義”為這是《新聞聯播》在打壓《讓子彈飛》。甚至有網民不無玩笑地揶揄道:《讓子彈飛》是國產電影,《新聞聯播》是國產“電視劇”,這兩者又沒有競爭關系,有什么好爭的呢?
在這一場口水戰中,網民們從反駁郭志堅本人一下子上升到了批評《新聞聯播》的“高度”。
事實上,這一次網民們確實冤枉《新聞聯播》冤枉央視了。《新聞聯播》確實有不討人喜歡的地方,但是在郭志堅批評《讓子彈飛》這一事件中,《新聞聯播》只是一個無辜的旁觀者,郭志堅并沒有在《新聞聯播》節目中也沒有利用《新聞聯播》這個平臺發表對《讓子彈飛》的任何看法,要說《新聞聯播》和這一事件有關系,那唯一的關系只是郭志堅是該節目的主播。郭志堅雖然是《新聞聯播》的主播,但他在節目之外的任何看法都能代表《新聞聯播》的立場嗎?不能。
這一次,郭志堅“被代表”了,或者說《新聞聯播》“被代表”了。很多時候,我們厭惡“被代表”。而這一次在郭志堅批評《讓子彈飛》時,網絡輿論又主動將郭志堅“代表”了《新聞聯播》。需要反思的是,一方面我們抵制著“被代表”的無奈,但在我們批評別人時又常常習慣于將別人“被代表”,這樣的一種“代表”情結到底根源于何處呢?抵制“被代表”算是公民意識的覺醒,而習慣將別人“被代表”根本上還是源于公民意識覺醒的不徹底。
- 2010-12-21電影分級才能讓“子彈”飛更遠
- 2010-12-20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顆子彈在飛
- 2010-12-17《讓子彈飛》:不可復制,無法超越
- 2010-12-13這個子彈橫飛的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