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起,成都中心城區將開始實行錯時上下班,機關事業單位上下班時間強制規定為“朝九晚五”,而其他如學校、金融機構等也實行指導上下班時間。(《成都日報》)
改革開放以來,網絡上兩個詞非常流行。一為螃蟹一為奶酪。通常情況下,我們把第一個嘗試新鮮事物的人稱為吃“螃蟹”的人;而“奶酪”則被引申為一種利益。錯時上下班,成都不是先例,奧運期間北京曾試行過,但成都這次改革似乎要把它常態化,因此這種嘗試也可以稱其為第一個吃“螃蟹”。不過,這次改革到底吃的是“螃蟹”還是“奶酪”,還需要進一步的檢驗和論證。
首先,成都人的悠閑在全國是出了名的。市、區兩級機關和承擔公共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上班時間強制改為9∶00至12∶00,13∶00至17∶00,且不說每天少去的這一小時如何來彌補,就如何保證這些機關人員在一小時內完成回家、做飯、吃飯、再回到單位上班這一項就不得不引發人們的懷疑,誰來監管這些中午習慣了兩小時午休的機關人員?
如果這種改革沒有監管措施的配套,那么錯時上下班也許就成了給機關事業人員的一塊額外“奶酪”。
其次,如果說錯時上下班是解決交通擁堵問題的一劑良藥,那么問題真正的癥結應該是在交通,而不在機關事業單位的上下班時間。
在城市的交通配套設施和機動車保有量沒有完全匹配的情況下,鼓勵購買私家車往往會引發交通擁堵。不可否認,汽車的銷售會給地方經濟帶來可觀的GDP,但沒有交通配套設施的跟進,光憑機關事業單位錯時上下班,并不能根治交通擁堵問題。
有律師稱,錯時上下班制度,應該有可行性,關鍵是看政府如何將上班人群分流。而筆者認為,除了做好人群的合理分流外,對于錯時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監管以及交通配套設施的加緊建設同樣值得重視。不然,這種改革很可能就會由勇于改革的吃“螃蟹”,而演變成讓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不當得利的吃“奶酪”了。
- 2010-02-20成都20日起錯時上下班 人為造堵將受頂格處罰
- 2009-06-03機關錯時上下班與取消公車接送
- 2009-05-04機關停車場何不錯時開放?
- 2008-07-03錯時上下班應成為常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