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盧灣區迎世博雙語指南中,漢語注明英語發音。近日,各大論壇貼出《盧灣區迎世博雙語指南》照片,《指南》中“早上好”被注音為“古的貓寧”,“對不起”被注為“俺么搔瑞”,引來網民熱議。昨天,發卡單位負責人稱,此舉是普及英語權宜之計,該卡已發放五萬張。(2009年12月31日《新京報》)
當激昂與沉思同行、邁進與躑躅并存的2009年“團成一團,圓潤離開”,公眾回顧舊歲得失的同時更多的恐是展望新年愿景。若說新中國六十華誕當屬剛過去一年的首要大事,那么上海世博會無疑將成為“世博年”中占據版面最多的字眼。百載世博暢想,今年夢圓上海,為了辦好這個世界性盛會,在上海市民中推廣一些基本英語句子勢在必行,但以漢語注明英語發音以期外語能力的提高,“揠苗助長”的方式不僅難收預期之效,還或恐適得其反。
在現實語境下,用漢字做注腳,是不少初涉英語者常用的“土法子”。不過,此舉貌似有助于速學速記,實則對英語口語水平的提升并無裨益。不久前,針對 “你好”注音為“賀漏”的英語學習教材,有英語專業的教授就指出說,這種錯誤的方式不僅會影響外語學習者對音標的敏感度和讀音的精確度。
其實,就連普通人也不難想象,按照這種“英譯漢”的捷徑即便學得滾瓜爛熟,待到實戰時說出來的恐怕還是一口連外國人自己聽不懂的“火星文”。“中國人聽起來是外語,外國人聽起來也是外語”,那該有多么難堪啊!反過來說,學會了“古的貓寧”,卻還是逾越不了與外國人溝通的第一道障礙,這樣的“雙語指南”究竟能真正起到多大作用呢?
奧巴馬訪華在上海與中國青年對話時,“現學現賣”用一句還算標準的上海俚語“儂好”作為演講開場白,拉近了與青年學生的距離。這種溝通效果是建立在語言互通的基礎之上。如果當時說的是一句“英語注明上海話發音”的走樣的“儂好”,反響無疑會大打折扣。
辭舊迎新之際,上海世博會四大永久性建筑華燈初上、美輪美奐,與此相較,“俺么搔瑞”式蹩腳的“世博英語”尤顯格格不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上海世博會,需要文明的上海作出表率。這種文明,不僅體現在物質精神的文明,語言文化的文明也是題中要義。要學外語就需學到位,“畫虎不成反類犬”只會徒添尷尬。因此,筆者以為,漢語注明英語發音的權宜之計終究不是問題解決之道,要進行世博英語的推廣,倒不如采取社區志愿者為市民進行英語簡短培訓等實效的措施。
- 2009-10-30借世博會改變“穿睡衣出門”陋習也好
- 2009-10-30“睡衣睡褲”成了世博會的禁忌?
- 2009-10-13世博倒計時,來一次創新沖刺
- 2009-08-18在上海書展共沐世博書香
- 2009-07-13煙草捐給世博會的兩億元該不該要?
- 2009-05-07美國是否參加世博會無關中國顏面
- 2009-03-09奉獻一個精彩的世博會
- 2008-12-26百年世博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