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三名教師對小學語文教材挑刺,成為引爆探討教育觀念、教育理想的契機。
現代教育作為一種體制,把青少年成長從家庭納入國家,學校作為一種社會建制和國家設施,把青少年成長公共化,使青少年部分地從家庭剝離,歸攏到了國家層次。教育的國家化,某種程度上使青少年的培養變成了一種標準化的工廠行為,高效率、一致化。教育事實上是完成關于“人”的國家定義的途徑,提供怎樣的教育內容就表達了國家需要怎樣的人的愿望。教育從家庭和社會轉入國家,一方面可以說是國家承擔的責任,另一方面也可以說完成了對孩子的國家接管,國家意圖成為優先的目標。
今天,我們越來越多地使用“公民”概念,并以“公民”概念置換“人”的概念,而很少考慮“公民”與“人”的概念中不相重合的部分。國家需要公民,而人是生命和思想的個體,教育中的“長大成人”,基本上就是使人變成合格的公民,此間也必然多少照顧每個人的天性和興趣。但這與人作為個體如何自主地發展其生命的可能,是不相同的。
盡管如此,教育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實現方式,這基于不同國家對人的不同需要。通過教育體系,兒童成為國家意圖的跑馬場,國家按自己的需要傳授知識、情感和價值,而國家差異來自于不同國家對相關問題的不同解答。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不同的解答具有同等的意義,因為我們能判斷哪種解答好一些、在情感和價值上更加合乎人的本質一些。
由此,小學語文教材的問題,可以得到更深刻的認識。浙江的教師挑刺,歸納現行各版語文教材中主要問題有四類:一是內容不符合歷史與常識,二是缺少童心,三是思想不符合現代觀念,四是隨意改編經典。第一、第四類是真偽問題,第二類是教育方法,第三類涉及價值。可以說,真、善、美,在一些課文中都有明顯的缺陷。然而,基礎的問題還在于不真。
真,不只指真實,還包括真確、真誠、真信等。語文教育主要是語言文字教育,但語言是人類文化的綜合傳達工具,在語言教育中必然貫穿知識、歷史、情感和價值,應當做到知識真確、歷史真實、情感真誠、價值真信。失去了真,則善與美無從落腳。虛假的知識、虛偽的歷史、虛飾的情感、虛托的價值,不是無意義,而是只有壞的意義,因為這些還需要受教育者在日后清除。如果失真是無意的差錯,他清除了就清除了;如果失真是有意的植入,清除了不算,它還將讓人產生受騙感;如果一輩子都不能清除那些失真的東西,他就是個可憐的人。
前面已說過,教育實為將人國家化的一種制度,教育的內容體現國家意圖,所以人們提出了教材的問題,就需要檢討國家意圖與人們的認識之間的錯位。我當然知道,虛假在不少領域是多么普遍的事情,但如果人們知道教材失真不過是一種疏忽,那么國家意圖還會被理解;如果人們認為教材失真是一種故意,那么情況就會大不相同。因為教育內容代表國家希望人成為什么樣子,所以教材失真如果被認為出于故意,那不止是國民無以寄托未來,而且將是國家信譽的災難。(作者系《長江日報》評論員)
- 相關新聞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為福建日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屬福建日報網所有,任何未經本網協議授權的非新聞性質網站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違者本網保留依法追究責任的權利。
②本網未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福建日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福建日報網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