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一對MBA夫婦眷戀傳統文化,帶女兒隱居終南山3年,用誦讀經典的方式教育女兒,希望培養出人格完整的現代“君子”。(8月5日《羊城晚報》)
在我看來,這對夫婦的人生是成功的,獲得北大MBA,“商海打拼又掙了些錢”。可他們感到不快樂,“身心疲憊”,隱居終南山除了想將女兒培養成現代“君子”外,還為了“休整身心”。
這對夫婦的不快樂,總讓人覺得是自己找的。比如,他們對兒子期望值過高,兒子從小到大,“選擇的都是最好、最貴的學校”。可當兒子沒有按照他們的理想發展時,又對“有毛病”的兒子極度失望,以至于“決定再要個孩子”。
他們如愿以償地又有了個女兒,可他們不從自身對孩子的教育失敗中尋找原因,卻將責任完全推給“非常失望的現有教育系統”。為了讓“現有教育系統”不干擾對女兒的教育,他們選擇了隱居生活,帶著時年才4歲的女兒在山中讀《詩經》、背《論語》。女兒幾個月不下一次山,了解外界世界的唯一途徑是收聽廣播。
現在三年過去了,我不知這對夫婦是否覺得對女兒的教育很成功,可我卻看到,女兒未來的生存危機。夫婦倆說女兒現在對山下生活的向往是“可以吃冰激凌、漢堡包”,那她長大后,會不會也像她哥哥一樣,“以自我為中心,超前消費”呢?要知道,生活在鬧市里的許多孩子,吃冰激凌、漢堡包都是奢望,都屬于“超前消費”。在山里長大的孩子,即使以后不“以自我為中心”,不“超前消費”,可她在人際交往、知識片面等方面的缺陷,又怎能彌補呢?
這對MBA夫婦在孩子教育問題上,的確是鉆了牛角尖。我們都承認,現代教育需要改善,可有必要指出的是,他們教育孩子的失敗,主要還在于自我教育存有缺陷。不說別的,他們能在有了一個兒子后,又生一個女兒,就說明他們行事不夠光明正大,因為按照規定,他們不應該“兒女雙全”。以自己行事上的猥瑣,來培養兒女當現代“君子”,怎么能不失望?怎么能不“身心疲憊”。
古人曰“以己昏昏無以使人昭昭”,這對夫婦自己眷戀傳統文化,就按照自己的理想模式培養女兒,其實是對女兒的戕害。這對MBA夫婦,想在山中將女兒教育到13歲,我想奉勸他們,趕緊終止對女兒的教育,帶女兒走出終南山,不然,等女兒13歲后再進學校,就晚了。(張鐵鷹)
(責編:劉寶琴)
- 2009-08-06把“隱居女”當作現代教育的孤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