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消委官網的聯系方式中沒有列出電話 網站截圖
筆者似乎找到了一個回答“為何消費者投訴無果”的答案:因為消費者的投訴,有可能被消委給“屏蔽”了,而且消費者的投訴信息有可能被個別消委拿去“換錢”了。
有這樣一則驚人的消息:湖北省消委以幫企業屏蔽掉消費者在“3·15”網站投訴為由,要求企業成為會員進行斂財。企業繳納每年8千元到2萬元不等的會員費,“3·15”網站便可屏蔽與其有關的投訴信息,徹底根治企業心頭之患。(3月26日《新聞晨報》)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規定:消費者委員會依法開展對商品和服務的社會監督,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這就是說,消費者委員會本是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公益維權組織。然而,湖北省消委“挾消費者以令企業”,進行非法斂財,嚴重侵犯了消費者和企業的權益,是典型的搞權力自肥。
其一,借屏蔽投訴信息斂財,是對消費者的嚴重侵權。消費者享有對商品和服務以及保護消費者權利工作進行監督的權利?!?.15”網站作為消費者投訴和消委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公益維權平臺,消費者在“3.15”網站發布投訴信息,享有“投訴信息”被保護,并得到“消費維權服務”的權利,這就是說,消委拿消費者的“投訴信息”斂企業之財,不但是維權工作失職,而且侵犯了消費者的信息權。
其二,借屏蔽投訴信息斂財,是對企業的嚴重侵權。雖然面上是收取會員費,是消委和企業的“兩廂情愿”,但本質上是消委對企業的要挾,因為企業交了會員費,就能得到“屏蔽不利于企業的投訴”的服務,而且錢交得越多,企業越“安全”。相反,若是企業不交錢,消委不但不幫助企業屏蔽投訴信息,甚至會威脅說:“不交錢,就來查你們。”這是非常典型的非法斂財行為。
其三,借屏蔽投訴信息斂財,會對社會法治造成極壞的影響。一個本該得到消費者充分信任的組織,卻把法律賦予的公共維權權力,作為私人斂財的資本,這種“權力自肥”行為,不但破壞社會法治環境,讓消費者權益得不到保護,正義得不到伸張,而且可能導致偽劣商品泛濫成災,——因為消費者的投訴被屏蔽,必然助長非法商業行為,并可能導致假冒偽劣商品不能被及時發現和整治。(袁 回)
?。ㄘ熅帲豪钇G)
- 相關新聞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為福建日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屬福建日報網所有,任何未經本網協議授權的非新聞性質網站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違者本網保留依法追究責任的權利。
②本網未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福建日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福建日報網聯系,謝謝!